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自出版近两千年以来,对西方文明乃至世界闻名的影响不可估量。而圣经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除因其教义的普世性和正确性外,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翻译家和传教士们不断地将圣经通过翻译传播给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历史上圣经翻译的研究因此也承载了比普通文学翻译研究更丰富深远的意义。圣经的汉译,自唐代景教的碑文中已有记载,至今也有千年余的历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愈发深入,越来越多的国人出于不同的目的阅读圣经。然而,目前国内最普及的圣经译本仍是出版自上个世纪初的和合本。由于和合本译于白话文运动时传统中文与现代中文交替的时期,时至今日,这个译本使用的很多词目已被历史逐渐遗忘,阅读起来难免时常让人有种难以名状的距离感。提高汉语圣经译本的可读性的必要性似乎也显现出来。上世纪中旬美国的语言学家和圣经翻译专家尤金奈达总结了一套针对圣经翻译的动态对等理论。该理论将翻译从直译还是意义的矛盾中解放出来,追求不同语境背景下读者的反应对等,也就是说,该理论提倡圣经译本应使译入语读者研读圣经时的体会与圣经原语读者的体会对等。此理论一经出版,便立即受到了世界各地圣经协会和语言学界的普遍追捧。在此理论指导下翻译的各个语言的新圣经版本也应运而生。国内语言学界和翻译界甚至掀起了一股“奈达热”,其影响及应用远不止于圣经的翻译。《现代中文译本》便是根据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出版的。本文就将主要探讨这部译本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圣经的历史意义并分别简要介绍了中西方圣经翻译史。然后对文中用到及参考的英文圣经钦定本,中文和合本和现代中文译本的翻译背景和指导原则分别进行阐述。进而介绍了本文中参考的动态对等理论及其作者尤金奈达的生平和对圣经翻译的影响。由于圣经体目庞大,为了在合适的篇幅内最完善的分析对比译本,本文节选四福音之首承接旧约开启新约的《马太福音》进行系统详细的译本对比,通过对不同译本的比较,论证动态对等理论的可行性。最后,本文作者总结了奈达理论的优劣势,并对读者如何正确理解圣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分析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希望通过此研究,帮助读者找出了解圣经准确含义的方法。希望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完善,能够出现更好的圣经汉译本,并愿对今后圣经新译本的翻译提出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