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家畜采食对草地植物种子萌发的作用,本试验以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大针茅(S. Grandis)、鹅观草(Roegneria varia)、刺儿菜(Cirsium segetum)、刺疙瘩(Olgaeatangutica)5种植物的种子为植物材料,研究它们对牛瘤胃液和牛粪处理的响应。首先用4℃低温处理对3种具有不同程度休眠特性的禾本科植物种子(本氏针茅、大针茅以及鹅观草)分别进行10d、20d、30d、40d的预处理,以寻求最优的破除休眠预处理方式。然后采用牛瘤胃液对已解除休眠的本氏针茅、大针茅、鹅观草以及刺儿菜、刺疙瘩种子进行离体处理24h,以研究其种子萌发率、萌发时间等参数对牛瘤胃液处理的响应,并讨论瘤胃液作用于种子的潜在机理。瘤胃液处理分为瘤胃液原液、1:1稀释液、1:10稀释液、瘤胃液煮沸液以及蒸馏水对照。最后将种子包埋在牛粪中进行萌发试验,以研究牛粪对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可破除本氏针茅、大针茅以及鹅观草种子休眠,提高它们的萌发率。低温处理的适宜时长为本氏针茅20d、大针茅20d、鹅观草10d。本氏针茅、大针茅以及鹅观草种子对照的萌发率分别为(32.5±6.3)%、(36.7±7.3)%和(48.3±6.7)%,经最适时长低温处理后萌发率分别提高至(63.8±6.6)%、(78.3±3.3)%和(100±0)%。另外低温处理可以缩短大针茅和鹅观草种子平均萌发时间,但对本氏针茅种子平均萌发时间无显著影响。牛瘤胃液原液对本氏针茅、大针茅、鹅观草、刺儿菜以及刺疙瘩种子萌发都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它们的萌发率。本氏针茅、大针茅、刺疙瘩种子对牛瘤胃液处理更敏感,低浓度的瘤胃液也可使它们的萌发率大幅下降。相反,牛瘤胃液对鹅观草和刺儿菜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小,因此牛可能为这两者的有效种子散布者。同时,牛瘤胃液能延长刺疙瘩种子的萌发时间(对照平均萌发时间为(17.9±1.2)d,瘤胃液原液处理为(32.9±1.9)d),但对本氏针茅、大针茅、鹅观草以及刺儿菜的种子萌发没有延迟作用。经过煮沸处理的瘤胃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瘤胃液原液显著大幅减弱。所有供试植物种子在煮沸瘤胃液处理中的萌发率都显著高于瘤胃液原液处理组,而且除大针茅外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瘤胃液是通过大量微生物以及消化酶的作用使种子死亡或质量变劣。本氏针茅、大针茅以及刺疙瘩种子完全不能在牛粪中萌发,萌发率为零,所以牛不能通过采食成为它们的种子散布者。相反,少量的鹅观草和刺儿菜种子却能在牛粪中萌发,而且牛粪对其幼苗的生长至少在前期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所以牛是鹅观草和刺儿菜种子的潜在散布者。牛粪表面会因失去水分而变硬,导致大部分种子无法从其表面正常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