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振动辅助磨削电源设计与谐振频率自动识别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电子、光学及通信工业的新技术迅猛发展,硬脆材料、难加工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关键零件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关键零件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是加工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是将超声加工与磨削加工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加工方法,相比于传统磨削,在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上有很大优势。超声振动的稳定性是影响超声振动辅助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超声电源的作用是产生稳定的用于激励压电换能器振动的超声信号,因此超声电源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的加工质量。在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加工中,超声电源需要对更换刀具后的超声刀柄的谐振频率进行自动识别并能稳定输出与之对应的频率;另外还需超声电源具有功率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加工材料。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根据超声电源的设计指标,确定了超声电源的总体方案,通过整流电路、调压电路和逆变电路,确定了超声电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采用单相桥式不控整流电路、直流降压斩波电路和IGBT构成的半桥逆变电路构成了超声电源的主电路。计算选取了主电路关键元件的参数,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上,就关键元件的参数对电路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对元件参数进行了优化。(2)对超声刀柄压电换能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的阻抗特做了详细分析,选择压电换能器的串联谐振频率作为超声电源要识别的谐振频率;对比了串联电感匹配和并联电感匹配两种匹配模式下的压电换能器的阻抗特性,确定了压电换能器的调谐匹配方式;根据压电换能器的等效阻抗和超声电源的等效内阻完成了压电换能器的阻抗匹配,用面积乘积法确定了高频变压的参数和型号。(3)通过电流电压采样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电流有效值检测电路和相位差检测电路确定了超声电源的反馈控制电路的拓扑结构,就选取的器件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进行了对比;对超声电源控制系统的控制思想和软件流程进行详细说明,并对超声电源的谐振频率自动识别和功率控制程序做了编写。(4)根据设计的电路图制作了超声电源样机并对超声电源样机开展了超声电源谐振频率自动识别性能测试。通过与阻抗分析仪的对比测试和超声电源样机的重复测试验证了超声电源谐振频率自动识别的稳定性,通过刀具端面振幅验证试验验证了超声电源频率谐振自动识别的精确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像的价值被进一步发掘,市场对于卫星图像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航天产业商业化的发展使得卫星的研制成本与周期大大缩减。在此背景下,卫星大幅宽的遥感成像在观测效率与数据更新速度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本文针对面向超幅宽成像任务的航天器编队构型设计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针对卫星编队对地超幅宽成像的问题,定义了超幅宽成像任
随着无人机业务的不断扩展,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无人机搭载通信设备作为空中基站对目标区域进行波束覆盖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利用混合波束成形的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毫米波较高的传播损耗问题。但是传统的基站波束覆盖会遇到波束形状较窄,对目标区域覆盖不均匀,在区域边缘通信质量不佳等问题,另外,以往的混合波束预编码算法计算复杂度较高,在实际系统中往往需要较多的射频链,增加了系统的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保证工业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传统的故障诊断技术譬如基于先验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和基于解析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由于其方法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实现起来不太理想。当前大部分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都是在假设故障类型完全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故障诊断,若将训练好的诊断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进行实际运用,此时设备出现新的未知故障时,模型可能会将其误以为是已知故障类型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 Metal Composite,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致动柔性材料,具有驱动电压低、柔性高、弯曲变形大等特点。本文利用该IPMC材料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柔性抓取器,相比传统的抓取器,具有质量轻、柔性好等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IPMC弯曲位移控制方法用于解决抓取器指端的屈张控制问题。本文主要任务如下:(1)介绍了柔性抓取器臂爪系统的结构并设计了臂的
岩藻糖化糖胺聚糖(Fucosylated glycosaminoglycan,FG)是存在于海参体壁的结构特殊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衍生物。一般认为FG具有类似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CS)的由-3-Gal NAc-β1-和-4-Glc A-β1-交替连接形成的主链,而存在大量岩藻糖侧链(Fuc)取代。天然FG具有强效的抗凝与抗血栓活性
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利用面齿轮实现功率分流传动,相对于传统面齿轮分流传动系统,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在减重、传动效率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在直升机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对分流传动系统,不均载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分流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对系统设计非常重要。本文以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系统装配和最小周向载荷条件研究、系统静力学均载特性研究、系
量子点(QDs)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为生物传感,光伏和催化的有力候选者。目前研究最多的量子点多数由镉、铅、碲等重金属组成。这些重金属量子点的金属毒性限制了它们在生物成像、诊疗和实际样品分析检测中的进一步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毒量子点的发展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其中,硅量子点(SiQDs)作为一种合成材料易获得、合成方式多样、光学性质优异且毒性低的材料得到广泛研究。本文简单介
仿生扑翼飞行以其优越的机动性和气动效率,已成为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新驱动模式。目前已有仿生扑翼飞行器研制成功的案例,但相关论文大多从结构或气动等局部视角入手,对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制作缺乏系统性指导。本论文从扑翼飞行器的仿生原型即自然界的飞行生物入手,以仿生学原理制定扑翼飞行器的总体设计目标,把系统划分为驱动与传动模块、扑动翼模块、中控模块;对各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并对多模块进行整合研究,力求
新型机加工弹簧在很多有高精度要求的应用场合可以弥补传统线圈螺旋弹簧的固有缺点,提高整机性能。但是国内外有关该新型弹簧的研究极少,为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并实现国产化,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和加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通用机加工弹簧,结合中国电科16所研制的斯特林制冷机应用需求,开展了弹簧静态变形、强度等性能研究,得到了弹簧基本参数与各向刚度、强度等性能的关系,对某特例弹簧进行了疲劳寿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器在轨安全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射频隐身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航天器主动辐射源的被截获概率,提升未来空间攻防中的战略优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射频隐身技术旨在提高信号的抗检测、抗分选和抗识别能力。随着侦察接收机的灵敏度提高,依靠信号的功率控制已难以实现信号抗检测,抗分选、抗识别逐渐成为抗截获的重要技术方向。本文从最大信号不确定性策略出发,重点针对侦察接收机的聚类分选功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