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温热浪与热岛效应的协同作用及其健康风险评估-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kk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未来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城市化继续推进的背景下,探讨城市热岛效应(UHI)与高温热浪的相互作用及其健康影响,对区域尺度上人群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气象数据、多源遥感影像及统计数据,分析了典型高温年长三角省会城市的热岛效应变化特征,定量研究了高温热浪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协同作用,并在栅格水平上对长三角地区高温灾害人群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结论如下:  (1)从年平均热岛强度来看,上海市2013年全年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显著高于杭州及南京。在季节变化上,各城市1-12月白天UHI与城区地表温度呈顺时针分布,呈现出暖季高于冷季的特点;而夜间各季节地表UHI分布相对较稳定,个别月份出现城市“冷岛”现象。  (2)夏季高温热浪加剧了各城市的地表热岛效应,以大城市尤甚。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区地表温度呈线性相关,随城区地表温度的升高,上海、杭州及南京市白天UHI分别以0.142℃/℃、0.127℃/℃、0.102℃/℃的速率上升;夜间,各城市地表UHI上升速率放缓,上海市和杭州市上升速率分别为0.138℃/℃和0.108℃/℃,而南京市夜间UHI与城区高温强度的相关性不明显。  (3)从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来看,相比非高温日,高温热浪期间各土地覆  被类型与城市建成区的温差显著扩大,水体和林地是地表温度低值的主要分布区,耕地次之。而夜间存在水体温度高于城区的现象,且相比非高温期间更加显著。  (4)从高温灾害人群健康风险来看,风险等级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上海、江苏常州、浙江杭州、宁波、无锡、嘉兴、台州等城市的中心城区,较高的人口暴露度和城市高温胁迫是人群高温风险的主导因子。而大城市的近郊以及各相对规模较小的城区风险等级次之,受各风险因子的综合主导。此外,相对欠发达地区虽然人口暴露程度相对较低,但高温胁迫和人群的社会脆弱性共同决定了这些地区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其他文献
旅游交通作为旅游六大要素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通达性、道路质量的好坏都制约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常见
伴随着高速腾飞的世界多元化经济,水上运输作为一种古老的运输方式近年来也重新焕发了蓬勃的生机,海上船舶运输更是被冠之于“世界贸易载体”的美名。但是,伴随着日渐繁荣的海上
提起语文教学,大多数老师总认为那是语文教师的事,语文素养的高低跟非语文教师没有太大的关系。这里笔者暂不与各位争论,先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1. 某市七年级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是:请你给你自己的学校设置一个图标并说明设计理由,或请以“感受一百万”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出来后,很多数学老师一片哗然:这叫什么数学题?这怎么教?这样十几分的题目怎么改?甚至在学校还出现这样的笑话:是否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