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确权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acmis4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进行,关系到现阶段国内农村全面改革是否能够平稳有序开展。如果能够让其顺利发挥规范作用,可以达到稳定农村土地的流转的目的,这既保障了我国农民的基本权益,也为我国农业现代会农村小康化起了推动性作用。土地权属确认工作既符合农村发展的整体思路,也为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提供了重要保障。确实权,颁铁证,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重要环节。从二零一零年开始,我国大量中央一号文件中曾几次涉及到关于集体土地确权的登记颁证内容,为我国土地的改革深化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快速扩张,农村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收,伴随而来的是土地价值的急剧增加,征地的补偿也在日益提高,涉及到利益时,越来越多的土地权属争议开始出现,此类案件争议大、审限长,调解难,损失难计算。文章从法学角度出发,配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我国针对性规章、制度,达成土地确权工作构建机构合理、层级有序的进行,此外还针对重要的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居民合法权益保障,开展法律层面内的有效解读,通过形成的可行性举措,做到在我国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的大背景下,用法律积极维护居民应当享受的合法权益,为改革提供强大助力的同时,符合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政策大背景。本文首先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基于已有的与我国农村土地权属确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与法律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后梳理出论文整体思路和论证过程,结合我国农村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参考国外几个主要国家的土地改革制度,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最开始是引言,介绍了农地权属如何正确开展以及改革的社会大环境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城镇化建设、农民的正当权益履行带来的改变。并总结文献中对这类问题的一些普遍观点以及文章整体的行文思路。第一段主要明晰了各种相关概念。基于物权法对概念的界定,从概念本身以及法律层面对概念的解读上入手,为缕清产权、保障土地有序流转、公平分配土地产权等一系列程序制度的建设提供新思路。第二段从时间轴的角度比对政策以及程序的变动。比如土地的时间轴变动是私有—国有——集体所有,根据土地性质的变化完成对权属确认程序变化有效性、合理性的分析。并指出一些在程序运行中出现的纠纷及漏洞。第三段介绍了几个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改革制度,以及对我国土地确权工作的一些借鉴经验。第四段针对上文提出的漏洞构思改善措施。提出要从宏观层面先行界定权属确认的大方向、基本原则,其次针对具体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相应地提出整改举措,最终达到配合国家改革政策,保障权属确认顺利展开,更好的保障农民的切身权益。
其他文献
如何看待中西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这是“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文化与政治紧密相连。关注文化,其实就是关注政治,关注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
贫富差距扩大和国家政治稳定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两大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政治环境也呈现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划的不断进行,城市拆迁也在所难免。当前有关房屋拆迁的话题已成为百姓生活中议论的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城市拆迁过程出现失序状态。媒体屡屡提及野蛮拆迁、强制拆迁引发的恶性事件。城市拆迁涉及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在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共利益的概念模糊,导致政府无法准确地把握公共利益。准确界定公益拆迁,对于城市房屋拆迁予以程
城市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召唤着对城市发展内涵与方向的理论转向,召唤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提出,得益于生态文明理论的进阶趋势;同时,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