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中的歌唱——《雅》《颂》歌唱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从仪式歌唱的角度入手,有助于我们理解《雅》《颂》诗篇的性质、意义与礼用情形,更合理地解释《雅》《颂》文本形态所经历的嬗变,从而理解《雅》《颂》所代表的礼乐文明的精神所在。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本文分四章展开:第一章结合周代礼仪制度的发展情形,对西周早、中期的“仪式乐歌”的创作与歌唱情况作了宏观的描述;第二章分析“特用之诗”兴起的历史原因,讨论讽谏诗歌唱所需的仪式支持,并揭示“末世赞歌”背后的西周晚期政治权力格局与诗人分化状态;第三章从歌者角度具体讨论《雅》《颂》的歌唱方式,考察歌者的现实身份及其在歌唱中的仪式角色,分析《雅》《颂》中人称转换与组合歌唱的关系,并进而讨论了歌者与诗人在仪式歌唱中的关系问题;第四章则将《雅》《颂》还原到仪式歌唱的具体情境,分析礼器、建筑等仪式因素在《雅》《颂》文本与歌唱中的体现与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以往纳入汉语情态研究范围的只有语气助词(如呢、吧等)、助动词(如可能、应该等)以及情态副词(如没准、竟然等)。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不能用屈折的词形表达情态,表
本文讨论《春秋谷梁传集解》唐宋元诸本的相关问题及诸本之间的关系。   笔者认为现存唐宋元诸本可以分为三个系统。   伯2590号敦煌写本、北宋皇佑石经本集解部分属於
在唐代文学史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学现象,那就是中唐时期诗僧群体之出现。因此,本论文,首先从“诗僧”一词的定义以及文化含义着手,确定他们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的地位。
学位
动物进入文学视野并且影响文学是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颇为独特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作家们关于动物的书写,自五四始就未中断过。形形色色的动
本文研究革命文艺青年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平(北京)的文学生活。具体来讲即是,论文以故都革命文艺青年赖以生存的北平小报、会馆以及中学校园等作为观测点,对这一群体的群
学位
目前我国电信业务发展迅速,电信业务的开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因此,信息保密对于电信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资金流动、效益、法律符合性和商业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的方
形容当下的媒体时代,已是百舸争流千帆竞的局面,超越、争第一是这个时代所有媒体都在奋斗的目标。在信息的洪流中,坚持做自己,就能出品牌,湖南卫视作为卫视阵营的引领者,一直
“青年”在鲁迅的思想体系和文本表述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作为鲁迅的生命哲学和负重者创造“新”的可能性的契机,青年贯穿鲁迅文学战斗生涯的始终。通过细读鲁迅怀念青年的三
学位
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的现象,尽管在英语语法中普遍不使用结果补语这一语法术语,而是用宾语补足语和主语补足语这两个术语,但由形容词充当补语且表结果意义的动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