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对大脑后动脉区梗死发病机制的探讨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w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目前,心源性和椎基底动脉源性栓塞被认为是大脑后动脉(PCA)供血区梗死最主要的机制,但是我国作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区,PCA本身的动脉粥样硬化对卒中的发生可能更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国人PCA区梗死的类型和发病机制,为临床的病因筛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PCA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皮层支、深穿支和皮层+深穿支梗死分别占25.6%、50%和24.4%。有50例梗死仅限于PCA区,另外32例伴有其他动脉供血区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LAA,43.9%)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心源性栓塞(CE,19.5%),小血管闭塞(18.3%),不明原因(17.1%)及其它原因(1.2%)。在LAA的36例中,15例仅有PCA本身的病变而梗塞灶近心端的其它大动脉无粥样硬化表现,在这些患者中,梗死机制包括粥样硬化斑块堵塞分支动脉起始部(AB,8例),原位血栓形成性血管闭塞(4例)和动脉-动脉栓塞(AA,3例)。虽然一般情况下枕叶最常受累,但有PCA本身病变时丘脑腹外侧梗死更常见。结论根据不同的潜在病因,PCA区梗死的方式各不相同。PCA本身的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各种机制导致卒中是PCA区梗死相对重要的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PosteriorChamber Phack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pICL)植入术对屈光不正患者双眼立体视功能的影响,从客观角度评价该手术的安全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