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各个国家以及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负荷,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更是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高浓度的颗粒物污染迫切需要政府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然而,中国目前仍缺少成熟的大气污染控制达标规划与健康效益分析的评估工具用以快速、科学地制定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美国环保署研发的空气质量达标(SMAT-CE)及健康效益评估(Ben MAP-CE)工具,构建了综合的空气品质改善健康效益空间分析体系。SMAT-CE模块用来预测控制情景下污染物的未来年达标情况,同时利用空间插值方法生成空气质量网格数据,为Ben MAP-CE提供输入文件。Ben MAP-CE模块用来评估空气质量改善对健康的影响,并估算为经济效益。据此,该评估体系可以建立控制措施与治理目标、健康效益之间的关系,优选出满足达标要求同时能获得较大收益的控制措施。本文首先将该评估系统应用于美国区的案例分析,继而对输入数据及其预处理过程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中国的现实情况。本地化的空气品质改善评估工具被首次应用于中国珠三角的大气污染控制分析与决策。研究基于2014年的大气污染源排放状况设立了如下减排情景,道路交通源一次PM2.5减排35%,扬尘源一次PM2.5减排65%。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2014年监测值,珠三角年均PM2.5下降了6.8μg/m3,其中,中山、惠州、深圳、珠海共四个城市(后两个城市2014年已达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35μg/m3)。其他城市还需实施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以期达标。在健康影响分析结果方面,由于空气质量的大幅改善,590(95%CI,271-906)例过早死亡得以幸免,产生总经济效益共计11.0(95%CI,5.1-16.9)亿元。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内尚缺乏慢性健康效益的研究数据,此次研究结果仅评估了急性健康影响。本文还估算了2014年珠三角PM2.5污染造成的疾病负担,约为84亿元。以上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珠三角颗粒物污染危害的严重性,以及空气品质的提升将会带来十分显著的健康和经济效益,因此,持续推进科学有效的减排措施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