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在世界上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金融行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但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发达,银行仍然是是我国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参与者。在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将走出国门,迎接新的挑战。与此同时,我们首先面临的将是与国际金融监管条例和法规接轨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监管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资本结构单一、不良资产率较高等问题,随着我国资本充足率监管逐渐与世界接轨,我国商业银行势必将面临越来越苛刻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越来越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造成怎样的影响,不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也引起了很多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的兴趣。本文希望通过实证研究厘清二者之间关系,并针对性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一直以来并没有对其经营绩效的统一定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银行经营绩效进行了界定,并选取大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对经营绩效进行量化这个问题上,各国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角度,本文考虑到我国特殊国情,认为非财务指标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十分有限,最终决定使用财务指标对经营绩效进行量化;在样本选取上,本文选取了财务公开质量较好、历史数据较为齐全的14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既包括了大型国有银行,也包括了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一些城市商业银行,范围比较齐全;在统计方法的选择上,既要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又要能够良好的处理复杂的面板数据模型,因此在合成经营绩效指数的过程中,选取了一个新的客观赋予权重法——熵权法。然后,通过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绩效的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经营绩效正相关,尤其是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可以有效的提升经营绩效;而附属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大,这可能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有关。这一结果也说明银行提高自身资本充足率水平并不会造成自身竞争力的下降。最后,本文也对如何扩展资本补充渠道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