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开国大典》中的油画民族化问题——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改造与董希文的艺术理想的关系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o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对董希文《开国大典》这幅新中国的经典历史画作进行分析。此件作品体现了鲜明的民族化特色和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在当时受到了领导人的肯定,同时作为油画民族化的代表作品被广泛地宣传。而其油画民族化的特征与新中国的文艺改造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与中共倡导“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大众化”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有着一致性;另一方面这又与董希文早年学习敦煌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董希文的早年的油画民族化实践,这是作为理解《开国大典》作品中油画民族化的独创性是关键因素之一。第二章将介绍《开国大典》创作之前中共对于文艺的改造过程。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艺术家董希文在思想和实践上有着很大的转变,不仅积累了苏联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经验,而且对中共文艺方针进行了深入地了解。这些都是促使董希文在《开国大典》中能够成熟地完成油画民族化实践的关键因素。最后,从《开国大典》油画民族化的特征中可以看出新中国中共文艺改造对于艺术家创作的影响,以及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实践在满足中共文艺方针和政治宣传的目的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自身的艺术理想。
其他文献
经过对客服中心纳入线损统计计算的低压台区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造成低压台区线损率异常的原因,从2014年4月份起营业及电费室组织信息采集班和东昌公司技术维护人员对辖区范围内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面对全球文化趋同大潮,在玻璃幕墙、钢筋混凝土、机械工业化痕迹盛行的当代,作为整个国家乃至地方长远的发展建设,不能只看到当前的经济如何发展、如何提高,而是在经济发展的
当今,人们普遍对居住生活有了比以往更高的需求,空间设计的人性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住宅空间的适居性也成为了学术界研讨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图通过“感觉”轴心辐射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