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OFDI的快速增长是值得关注的。2005年至2014年间,中国制造业OFDI存量已由57.5亿美元增长至523.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近乎28%。从区位分布看,中国企业的制造业OFDI集中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从行业分布看,中国企业的制造业OFDI则集中于高研发(R&D)密集度的装备制造业行业。中国制造业OFDI的快速增长与中国制造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已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由简单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部分制造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国内需求相对不足,这使得企业有动机去开拓国际市场以消耗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制造业增加值率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使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再者,在制造业劳动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生产面临成本压力,中国制造业的海外产业转移开始加速;最后,"制造强国"战略的提出,彰显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制造强国"战略的任务与重点之一便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而制造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则离不开制造业企业的"走出去"。那么,中国企业进行制造业OFDI的动因到底为何?和国家层面的OFDI相比,又有什么不同之处?本文尝试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具体内容安排如下:首先,本文的第二章先对OFDI理论尤其是适用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OFDI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并将相关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说明。其次,本文的第三章为中国制造业OFDI的总体趋势、区位与行业分布,以及对投资动因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总体趋势上,中国制造业OFDI存量不断增长,跨国并购的数量和金额增势明显,并且中国制造业OFDI同全球经济存在联动效应;区位分布上,中国制造业OFDI集中分布在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的投资则集中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业分布上,中国制造业OFDI集中分布在高R&D密集度的装备制造业和医药化学制品业等行业,传统的纺织业等低R&D密集度的行业则相对较少;投资动因上,鉴于尚无理论对制造业OFDI的动因进行研究,故而本文假定中国制造业OFDI和发展中国家跨国全行业OFDI的动机一致,即具有市场寻求动机、资源寻求动机、效率寻求动机和技术寻求动机。第三,本文的第四章为中国制造业OFDI动因的实证检验部分。本文使用PPML估计以应对零值问题,且为保证回归结果的一致性和无偏性,本文选择使用双向固定效应,以个体固定效应控制个体差异,以时间效应控制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基于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从行业层面分析中国制造业OFDI的动因,发现中国制造业OFDI具有强烈的市场寻求动机、效率寻求动机和技术寻求动机,但却并不具有自然资源寻求动机,且自然资源寻求动机并未通过稳健性检验。最后,本文的第五章为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部分。在这一部分,本文根据前述章节的分析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并依据这些结论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相较于已有的文献,本文主要有如下两点创新:第一,本文尝试使用Orbis全球企业数据库中的中国制造业跨国企业海外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子公司设立情况这一企业微观数据,而非整体的制造业OFDI数据,这有利于相对准确地揭示中国制造业OFDI行为的动机与影响因素;第二,在零值大量存在的情况下,OLS的估计所得到得结果很有可能是有偏误的,因此本文尝试使用PPML估计以应对制造业OFDI中零值较多的问题,并使用固定效应,从而保证回归结果的无偏性与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