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人航行器矢量推进系统设计与分析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6812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无人航行器(UUV)目前在民用领域和军用领域都显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UUV推进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转向控制,现有的方法有三种:鳍舵式转向、多推进器转向和矢量推进转向。  矢量推进技术是当前UUV推进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已经应用的和正在研发的矢量推进器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运动未实现解耦。现有矢量推进器均存在运动耦合的问题,使得控制算法复杂,系统响应速度降低;  二是传动结构复杂。现有矢量推进器的机械传动结构较为复杂,传动链过长,使得传动精度下降;  三是密封润滑困难。现有矢量推进器受机械结构的限制,无法做到整体密封,需要使用昂贵的耐压电池和水密电机。大部分零件暴露在水中,容易被腐蚀,很难进行润滑。  针对现有的UUV矢量推进器的缺陷,本文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推杆滑块机构、能够实现运动解耦的新型导管螺旋桨式矢量推进器,作为直径324mm或533mm回转体型UUV的推进装置,其偏摆角度范围为±15°。具有实现运动解耦、偏摆角度范围大,整机独立密封,控制算法简单,制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本文的研究有力的解决了现有矢量推进器的不足,填补了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围绕本文提出的新型导管螺旋桨式矢量推进器,开展了如下的研究工作:  一、针对现有矢量推进器的不足,制定了设计原则和性能指标,对矢量推进器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整体结构设计和虚拟装配;  二、对矢量推进器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建模与分析。首先依据解析法得到了原动机的运动和最终执行构件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运动学正解和反解方程,为控制算法提供了数学模型;其次依据图论方法对矢量推进器进行了多体运动学分析,确定了系统运动过程中各个构件的运动学方程,为动力学建模打下了基础;最后,对矢量推进器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验证了运动学分析得到的结论;  三、对矢量推进器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与分析。首先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矢量操纵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对球台与外壳之间的接触力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仿真参数。最后进行了正向动力学和反向动力学的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球台与外壳之间的接触面材料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进一步的仿真验证了这种优化设计有助于减少系统所承受的冲击;  四、通过前述设计和分析,进行了矢量推进器原理样机的制造和装配,并设计了相应的试验方案,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检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设计的指标要求。
其他文献
近水利工程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水利闸门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控制设施,其质量好坏与水
利用纳米复合电铸技术可以制备具有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的复合电铸层,从而可以提高电铸零件的综合性能。双频超声具有良好的协同性和强大的空化效应。将双频超声波引入纳米复合电铸过程中,有望抑制纳米颗粒在电铸液中的团聚,细化电铸层晶粒,改善电铸层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本论文以稀土氧化钕(Nd_2O_3)纳米颗粒作为电铸液的悬浮颗粒,开展了双频超声作用下稀土纳米复合电铸技术基础研究。研究了稀土纳米颗
履带吊管机属于大中型管线施工专用起重机械设备,它主要具有起重量较大、工作范围广、接地比压小并且可添加其它附加设备实现多用途等特点。随着我国大中型石油和天然气管线的新建,对吊管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吊臂是吊管机上的重要结构件,主要起着支撑和变幅作用。在吊管机的整机重量当中,吊臂的重量占据了较大比重,且其重量还是影响起重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设计吊臂的结构,提高吊臂单位
压力仪表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纺织等各个行业,因其量大面广,涉及安全生产,其检测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现行检定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检测需求,本文从自动化检测和数据共享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