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及风险评估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保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地方政府债务体量急速扩张,2019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21.3万亿元。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债务作为有效的财政政策手段,在填补财政赤字、弥补市场失灵、刺激经济增长、实施逆周期调节、稳定投资水平、引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增速远超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导致债务违约风险上升。2016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我国不断攀升的政府债务风险发出严厉警告。可以说,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当前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妥善应对的风险“灰犀牛”,严控债务风险是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之举。可见,地方政府债务是一体两面的“双刃剑”,既是有效的财政调节工具,又是需要密切关注的潜在风险,如何权衡并保持地方政府债务处于合理区间是当前政府应该重视的。所以,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和债务风险传导及评估预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起到何种影响,债务资金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如何,其运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是否向金融领域传导,如何科学评估债务风险以及如何严控债务风险的累积和扩大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因此,文章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及风险评估开展研究,主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肯定了地方政府债务在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方面的积极作用,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妥善应对的风险“灰犀牛”,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包括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经济冲击的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测度与预警研究以及文献评述。文章梳理了已有文献中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债务投资结构有效性方面的研究成果,理顺了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效应的正向、负向和非线性影响渠道;从财政风险与经济风险联动性、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增加经济波动性以及地方债务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三个方面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经济冲击的作用渠道;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归冈分析、风险测度以及风险预警体系研究三部分,归纳了不同视角下的债务形成原冈,归类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测度和预警方法。最后,本章对既有文献进行了总结和评述,认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应包含债务规模总量和结构两方面的研究,当前债务规模定量化分析不足,结构性分析研究更是寥若晨星;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冲击影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范式上亦较少考察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交互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基于此,文章的研究空间、研究价值、研究重心与创新点得以明确。
  第三章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史演进及现状分析。文章梳理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的历史沿革,将发展历史划分为分税制改革前发行制度初创期、分税制改革后国债转贷、代理发行、试点自行发债、新《预算法》实施后的自主发债五个阶段。从债务发行数量、方式、种类、期限结构、债务存量、隐性债务情况、地区债务情况等方面全面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从金融危机前债务管理起步、2008年至2014年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和2014年之后债务规范化管理三个阶段评述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政策的演变,并结合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风险。从财政体制、经济发展进程、政策性因素、监管机制的视角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累的深层次原因,并总结了当前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已实现的路径探索。这一部分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全面的基础分析,得出了地方政府债务是把“双刃剑”的结论,既要正视债务运用带来的积极作用,也要意识到防风险任重道远,因此确定了后续实证研究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风险传导及预警体系研究两个角度进行。
  第四章为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效应的总量分析。针对当前学界对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争论,文章通过梳理两者的影响路径,得出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存在阈值效应的结论。并以我国2010年至2017年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同时,通过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回归,确定了发生结构性变化的门限值,发现当处于低债务水平,即负债率低于18.46%(债务率低于44.57%)时,地方政府通过提高债务规模来拉动经济的效果较强;当处于高债务水平,即负债率高于18.46%(债务率高于44.57%)时,地方政府通过提高债务规模来拉动经济的效果显著性不再明显。使用我国数据进行检验未得出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呈现显著负向影响的结论,这说明当前我国的政府债务水平尚处于合理范围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仍然可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调节工具。
  第五章为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效应的投向结构分析。文章将城投债作为地方债的代理变量,从2009年至2017年我国发行的11244支城投债数据中整理出不同产业投向的省级面板债务数据,使用社会关系网络模型测算各产业影响力系数,在考虑了产业网络效应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地方债务资金不同产业投向的有效性。当前,我国城投债资金的主要支出方向集中在15个行业。结果表明,债务资金投向不同产业所带来的产业拉动效应不同;交通运输、建筑等基础建设类行业及租赁、卫生等具有较强网络效应的行业债务投资更能带动实际产出增长;分样本回归发现,东部地区房地产、卫生等第三产业拉动效应较为显著,中部地区制造、建筑等第二产业拉动效应较为显著,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拉动效应较为显著,东、中、西部呈现三次产业梯次布局。因此,举债可成为地方政府拉动实体经济的财政手段,但其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投向相宜的产业、地区。
  第六章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冲击和风险防范预警体系。文章基于经济运行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诱发金融风险的逻辑路径,分别从金融风险损失程度与金融风险承担水平两个维度,考察了地方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传导的影响机理。文章基于我国2010年至2017年省级地方政府债务数据,使用GMM框架下的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风险的动态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是金融风险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金融风险传导同时体现在金融风险损失程度与金融风险承担水平两个层面,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发现债务风险传导存在一定“时滞性”,在2-3年左右达到影响峰值,尽管之后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减弱,但综合来看影响是长期性的,据此得出债务风险叠加会产生“J”型的影响效应。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会通过房地产市场向宏观经济传导。可见,严控债务风险膨胀,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是必要的。通过对比国际地方政府债务运行管理制度与破产预警红线,发现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债务预警红线,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适合自身的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因此,文章进一步构建了涵盖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债务压力、外部环境四类22个指标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问卷法测算出指标权重,最后确定综合分值以衡量地方债务风险水平,形成多维度、可操作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之后,文章将2011年至2017年各省债务风险影响因素数据代入评估体系,得出各省份综合债务风险水平得分情况,分析了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变化趋势及风险上升的主要动因,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经济增速回调、新增债务压力和潜在债务压力上升、信用环境等因素成为债务风险上升的重要动因,为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供了研究支撑。
  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文章总结了前叙章节的结论,得出地方债务对经济拉动的“倒U”型关系、经济走势的“L”型发展以及债务风险传导的“J”型趋势,三种趋势叠加导致政府偿债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债务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潜在因素。因此,文章从强化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化解存量债务、妥善控制增量债务以及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四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政策建议,并指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应从融资发行、管理使用、风险防控、危机处置等环节入手,健全债务发行、审批、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绩效管理、监测预警、评价问责制度,引入偿债基金、保险担保机制,完善债务风险处置体系。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提出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运行的“倒U”型影响以及对金融稳定的“J”型影响。已有研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效应定量化分析不足,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运行的作用机制,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门限面板模型验证了其“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并分别使用负债率和债务率作为门限变量,验证了债务规模增加在不同债务水平下表现出的经济效应存在差距,测算了具体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债务水平门限值。目前,现有文献较少考察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交互影响,本文在详细梳理其影响路径的基础上,使用GMM框架下的向量面板自回归模型,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从金融风险损失程度和金融风险承担水平两个方面向金融风险传导,其影响是长期的且叠加后出现“J”型风险趋势,研究填补了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交互影响方面的研究空白。
  二是将研究领域拓展到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效应的投资结构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应包含债务规模总量和投资结构两方面的研究,当前鲜有研究从产业投向结构角度考察债务资金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文细分产业投向考察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将更加清晰的掌握债务资金刺激经济发展的逻辑路径,弥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根据投入产出理论计算出不同行业的影响力系数作为加权因子,将产业供应网络因素考虑在内估计了不同行业投向的债务资金与实际产出增长的关系。区分东、中、西部地区,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经济增长效应的区域异质性,所得结论有助于增进对当前债务经济模式的理解,为政府进一步优化债务资金投资结构提供了经验性证据。
  三是对国际债务预警红线进行批判并构建了符合我国体制和经济运行特点的地方债风险评估系统。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债务红线是借鉴标准普尔、穆迪评级公司债务评级标准或参考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债务红线,这些参考并不严谨。文章采用专家问卷调研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将经济实力、财政实力、债务压力、外部环境四方面22项指标纳入风险评价体系,构建了涵盖因素全面、符合债务风险特征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指标体系,为相关部门评估债务风险提供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具模型。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的出现致使全世界各国更加关注影子银行的出现,也让各国意识到维持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保护金融体系稳定始终是重中之重。中国经济在近十年之中高速发展,金融体系的不断创新也为高速发展提供了很强的助力作用,影子银行就是金融创新中的最为代表的产物。影子银行的出现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一种补充,但由于其有意图的不受监管、并且相对传统金融机构更高杠杆的特性,对于金融稳定性是一种危害。文章首先对所涉概念的一些定
学位
中韩是一衣带水的近邻,1992年两国建交之后,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下,两国都制定了各自的FTA战略,并且于2015年12月签署生效中韩FTA,这成为促进中韩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韩国耕地面积小,农业劳动成本高,农村劳动人口不足,且老龄化严重,长期以来农业是在政府的保护下生存。中韩农产品贸易中,韩国农产品大量从中国进口,农产品贸易持续逆差。所以缔结中韩FTA之后,韩国农业难免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其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的人愿意走出去旅游。自素可泰王国以来,泰国就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合作,中泰两国的旅游合作与发展问题是两国密切关系的问题。为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泰国政府还出台了同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和目标高度契合的《泰国4.0》战略和EEC东部经济走廊投资计划。这也为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和影响。但
学位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的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进入到经济的视野,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紧密且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消费者而言实现了购物无需出门,出门无需带现金的便捷式生活模式,对于商家则更是名利双收。在此全新的经济体系下,最为突显的是亚洲的中国市场,通过中央政府商务部门有效指导管理以及十四亿国民的鼎力支持,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极为迅速且成效明显。近些年中国在不断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行业
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和发展和安全。蒙古国是一个内陆草原国家,与中国相邻,中国是蒙古国的第一出口大国,也是蒙古国的第二大进口国,近些年两国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蒙古国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国有着先进的煤炭勘探和开采技术、专业的人才以及充足的资金,这是中国和蒙古国开展煤炭贸易的一个互补条件。两国煤炭贸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伴随着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国际煤炭市场环境的动荡、
学位
近年来,受全球一体化加深的影响,中国与泰国之间也有着更加频繁的贸易往来。由泰国国家贸易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能够看出,中国已然是泰国农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但是,尽管中泰双边贸易额及泰国向中国市场农产品投放量都逐年呈增长趋势,但目前国际市场的农副产品出口竞争却明显激烈。纵观两国多年的贸易往来,其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曲折。其中,有国际大环境的阻碍,也有两国关系的影响。在国际环境频变的背景下,两国有着不同的发
学位
自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的三大投资国之一。同时,中国视俄罗斯联邦为重要伙伴。俄罗斯远东地区是吸引中国商业活动的中心。吸引投资有以下关键因素:地理位置相近,合作积累的经验,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对于远东地区和中国来说,四千公里的共同边界、悠久的边界交往历史、边境地区工业潜力的显著差异,这些都对远东地区和中国的经济联系产生了影响。俄罗斯政府鼓励中国在其东部地区开展投资活动。中国将投资的增长与“一带
学位
非税收入是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构成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税收入设立的目的是对税收收入进行补充和支持,它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由于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形成的财政压力。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减税降费举措的不断推进,政府性收费项目大幅减少,非税收入规模不断下降,考虑到地方政府现阶段存在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度不高的情况,承载着非常沉重的财政压力,其为了保证财政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加
学位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路径,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其微观基础。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的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亦是重中之重。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市值已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在投资者中出现了大量实体企业的身影,不免让人担忧经济脱实向虚,推高经济风险。因此,探究制度环境与实体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联,为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就成为当前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正是基于
学位
本文由三篇关于代际流动和不平等的论文组成。  它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重点考察对象,考察了历史上和目前的一些人口特征和政府政策。近年来,关于收入不平等的宏观经济研究日益增多。由于这一领域的社会和经济重要性,人们对它的认识日益提高。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分布对其经济增长都有重要影响。类似地,政府的一些政策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探讨人口老龄化、扫盲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