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以其高效率(High Efficiency)、低污染(Lo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良好的经济性(Economics)成为引人注目的能源“三E”利用技术,在锅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在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及炉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实际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的床温控制、细颗粒的停留时间及气固横向混合等主要问题及其工程对策的缺陷,试图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增加颗粒的内循环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作者在自行设计和建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实验系统中,研究了多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结构在不同操作条件对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探寻了一种建立循环流化床锅炉物料内循环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计算,从气固两相流动机制方面充分揭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结构影响物料内循环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出口结构是影响床内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采用光滑出口时,床密度呈上稀下浓的传统分布;对于平直出口和凸起出口,床密度分布呈上浓下稀或两端浓中间稀的分布特征,而且随着凸起高度的增加,出口结构对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增强。当凸起高度达到颗粒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时,这种影响消失。 本论文还分析了操作参数对循环流化床床密度的影响。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和颗粒循环流率的减少,床密度减小,但床密度的分布形式不会改变。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凸起出口,可以消弱由于表观气速增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