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回顾了大叶蝉亚科的分类概况,对近年来采集的3000多号大叶蝉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其种类涉及大叶蝉亚科15属,79种,其中包括12新种,1中国新记录种,1雄性首次报道。分析了中国目前记述的26属236种大叶蝉的区系成分,结果表明:中国大叶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有9个区系型,以东洋界区系型为主体,共计202种,占85.59%。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7个区系型,以华中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共70种,占所有种类的29.66%。从含特定区的区系型统计情况来看,中国大叶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上趋于分布于东洋界(复计比重:97.03%);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看趋向于分布在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三区(复计比重:58.47%、44.07%、37.71%)。本文选择了线粒体16S rDNA基因片段,研究得到26种大叶蝉以及2种横脊叶蝉16SrDNA基因528bp(ClustalX2.0比对后)的片段,并结合Genbank上下载的4种大叶蝉的对应序列对该片段进行了分子系统学方面的研究。32条序列中,其中保守位点为248,变异位点为278,简约信息位点为236。序列的变异性是52.9%,简约信息位点占总位点数的44.7%;从碱基成分上看,A+T的含量77.0%明显高于G+C(23.0%)的含量。采用了距离法和简约法基于不同的软件(Mega、Phylip、Paup~*)上进行了系统树的构建,所构建的系统演化树基本一致,横脊叶蝉亚科Evacanthinae中两属种类横脊叶蝉属Evacanthus和脊额叶蝉属Carinata作为外群,和大叶蝉以高自展置信值区分开,中国大叶蝉亚科Cicadellinae种类在系统发育树中具有单系性;所研究大叶蝉三族之间的关系是(Mileewini(Proconiini+Cicadellini)),但是在保守区MP法建树时,一些属的存在破坏了大叶蝉族Cicadellini的单系性,但其置信度不高;在大叶蝉族Cicadellini所研究的各属间,最原始的就是大叶蝉属Cicadella和可大叶蝉属Cofana,其次是凹大叶蝉属Bothrogonia和边大叶蝉属Kolla,且凹大叶蝉属Bothrogonia和边大叶蝉属Kolla在所有的拓扑结构中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说明二者近缘;各属级单元的单系性良好,条大叶蝉属Atkinsoniella在UPGMA法、ME法及等权的MP法(空位采取删除策略)的建树法则下不具有单系性,但是置信度不高;另外一个有分歧的属就是洋大叶蝉属Seasogonia,多数建树法则下更支持该属与突额叶蝉属Gunungidia和斑大叶蝉属Anatkina比较近缘。9种大叶蝉Cytb基因片段经过比对后保留了编码144个氨基酸的432bp的序列,其中有175个核甘酸变异位点,变异率为40.5%,简约信息位点120个,占总位点数的27.8%;在密码子不同位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密码子第二位点最保守(130bp),第一位点次之(103bp),第三位点变异性非常大,保守位点只有24个。在系统树的构建上,距离法和简约法能够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6种条大叶蝉均构成一个单系群,分歧主要出现在隐纹条大叶蝉Atkinsoniella thalia的演化地位,UPGMA树及部分MP树认为该种类处于最为原始的种类,但是ME树、NJ树以及更加保守的氨基酸序列所构建的MP树却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其余5种条大叶蝉的相对比较固定,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16S rDNA基因所构建的5种条大叶蝉的演化关系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