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软件定义光网络的低时延路由和频谱分配算法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555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以高清视频、远程医疗、金融数据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业务驱动下,“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成为未来光网络的发展目标。而传统的波分复用光网络采用固定的信道间隔,容易造成带宽资源的浪费,同时物理层损伤仍然是影响业务端到端连接提供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的不断增长,区分业务服务质量的服务提供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活光网络运用灵活栅格技术,采用更精细粒度的频隙间隔,实现了带宽资源的弹性分配,提高了带宽资源利用效率。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能够实现灵活、高效、智能的调节,和光网络结合形成软件定义光网络,可为应用层的各类业务提供不同需求(如规避物理层损伤、低时延、考虑业务光路建立最后期限等)的传输服务。本论文在软件定义光网络中,结合虚拟拓扑重构、业务队列调度及多线程技术,研究了物理层损伤、时延及业务光路建立最后期限等多参数约束的路由和资源分配问题,保证业务的传输质量,有效提升网络的综合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为规避光纤中交叉相位调制效应对光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同时减少光路的建立时延,提出了一种规避物理层损伤且低时延的路由频谱预分配算法。算法通过规避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的策略和减少光路建立时延的控制模型,减少了光路的建立时延和业务请求的阻塞率,从而间接增加光纤的吞吐量,提高光纤的资源利用率,并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2)数据中心光互联通过IP网和光网络跨层联合优化,实现了业务跨层疏导和服务跨层恢复。由于数据中心内部业务的突发性和数据中心间的大带宽业务传输,突发业务被疏导到光网络,将导致光网络业务的排队时延和建路时延增加,为此提出一种低时延的路由频谱分配算法。算法将光纤中的频谱资源分为多个频谱层,在各频谱层间并行建立光路,在各频谱层中再用多个线程并行建路。各频谱层中当前建路用的点和边组成着色虚拟拓扑作为频谱层中资源使用的约束条件,并根据当前正在建路、未建路、新到达业务请求的变化在各频谱层重构着色和可用虚拟拓扑,来适应突发业务,快速疏导聚集在光网络的业务请求。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减少了业务请求的光路平均建立时延、光路建立时延方差、阻塞率,提高了频谱利用率。(3)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和多样化的发展导致大量业务请求在光网络涌现,从而增加了业务的光路建立时延,降低了用户体验质量。为此,提出了一个业务光路建立最后期限约束且低时延的路由和频谱分配算法。该算法能够区分各类具有不同时延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并根据业务的优先级,光路建立最后期限和等待时间,将新到业务入队到待服务业务队列中;运行在多线程SDN控制器中的多个线程从待服务业务队列的服务窗口中选择业务,并行为业务建立连接。多个线程通过虚拟拓扑重构技术实现的资源互斥式使用模型准确地共享全局资源,着色虚拟拓扑根据正在建路的业务进行重构,可用虚拟拓扑通过重构来适应正在等待和新到达的业务请求。仿真结果证明实时业务得到了及时的服务,随着低等级业务等待时间的增加,低等级业务也被公平地服务,各类业务请求的光路平均建立时延有效降低。
其他文献
柔性体系的大跨桥梁对风的作用极为敏感,风致颤振成为了桥梁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计算速度的快速增长,基于CFD的数值模拟方法已经成为桥梁风工程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借助CFD通用软件Fluent的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桥梁颤振数值模拟分析及气动措施优化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及验证:结合Fluent动网格技术,研发
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是当今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后,社会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实践的检验,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可以明显的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社区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引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有助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也有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降低社区治理成本、提高社区治理能力
积雪过程模型的验证是估计积雪参数的重要前期工作,雪粒径的增长是一个连续的累积过程,如果不与整个雪季的观测值进行比较,就无法正确估计。为了了解亚洲水塔区域(包括新疆、青海和西藏高原)的降雪特性,并改进使用的模型工具,设计了阿尔泰山脚下的扩展降雪实验,以验证和改进积雪过程模型(Snow Thermal Model,SNTHERM)和多层积雪微波辐射传输模型(Microwave Emission Mod
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危机出现时,迅速有序的疏散人群至关重要。但现有的人群疏散演练难以为每个人安排好最佳逃生路径,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深入人们的生活,将互联网融入到其他产业中,给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各行各业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改变了服务模式,创新服务理念,创造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我们党执政方略之一,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要组成部分,将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结合起来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转折点。“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务服务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人民群
光纤无线宽带接入网(Fiber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FiWi)融合了光纤接入的大容量,高速率和无线接入的灵活,多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软件定义(Software Defined Ne
汉俄两种语言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大量的惯用语,惯用语因其形式简短、喻义丰富、生动形象而在语言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的日常活动和劳作都通过手脚的活动和运作来实现,而惯用语正是诞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口语交流中,因而含“手(рука)”、“脚(нога)”的惯用语在两种语言的惯用语系统中都呈现出较大的比例。本文在确定汉俄惯用语对比范围的基础之上,着眼于汉俄惯用语认知机制的异同点,从中俄两国权威词典
中国第一代双边投资条约是指在1982到1998年间,以欧式投资条约为基本模板制定的一系列双边投资条约文件。二战后,世界投资规则经历了欧式规则、美式规则两个主要发展阶段,目前处于第三代投资规则的形成阶段。受其影响,中国双边投资条约也经历了第一代借鉴欧式投资条约为主、第二代由欧式投资条约向美式投资条约过渡及第三代全面借鉴美式投资条约等三个发展阶段。中国第一代双边投资条约在宏观上呈现出体系地位重要、区域
随着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受自然地理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很多道路工程都需要对原有场地进行开挖和填筑而形成路堑和路堤边坡。在修建道路路基过程中,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导致的边坡失稳时有发生。因此,处治路堑或路堤滑坡已成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一项不可避免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实际工程调研发现,道路路堑滑坡与其所在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密不可分,尤其是处于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复杂滑坡,若仍然采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各业的信息数据都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趋势,传统行业逐渐向信息化方向靠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