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基础教育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对我国大多数中学生来说,英语课堂也是其接触该语言、使用该语言的主要场所,而教师话语(teachertalk)的数量与质量影响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现代英语教学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否已经过时?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提出奠定“共同基础”和满足“不同需求”的原则。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有很大区别,因而我国中学课堂的学生英语水平也有所不同,如何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教师话语的形式和技巧。仅凭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和经验,而缺乏对教师话语的认识和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和现状的了解,是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因此,对以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实践意义。作者首先介绍了教师话语的定义及范畴,并提出本文对教师话语的界定: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内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语言。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教师话语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本文力图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与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作一调查与比较分析,阐述了目前中学英语教师使用教师话语的现状及差异,以证明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改进教师话语的必要性。罗杰斯(Rogers)的人本主义理论和于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为研究“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Swain的可理解输出理论以及Long的交互假设理论为分析教师话语的特点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1.调查分析不同层次高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在话语量、提问方式、提问内容、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指向、等待时间及引导学生提问)、反馈方式、话题的交际性等方面的特点及教师对其课堂话语的反思评价。2.调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及其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反应及评价.3.针对不同层次的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教师话语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主要采用自然调查法揭示现状:通过课堂录音、听课记录、问卷和系统观察记录广泛收集语料,对不同层次的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现状与学生对教师话语的期望值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调查对象为温州某中学高二三个层次的学生。并提出改进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几点建议:1.应控制教师话语的量,增加学生练习目的语的机会。2.关注课堂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参与小组活动。3.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相结合,提高参考性问题的比例。4.分析并设计提问对象,灵活把握提问后等待时间适当增加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提问的指向要面向全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5.关注被提问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适当的反馈策略。教师应认识到教师话语对课堂交际和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探索和改进。最后,笔者得出结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身的语言及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研究学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增强对教师话语的敏感性,恰当运用教师话语,促进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