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现今城市可持续发展必要的措施,节地技术与模式的发展,又是节约集约用地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的配套措施、完善的用地机制,有效促进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成本、资源得以节约。推行节地模式是实现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之路,不同县市对节地模式有着不同适用性,分析不同类型城市节地模式特征,为典型案例的推广移植做好铺垫。本研究通过选取60个典型节地模范县市作为研究样本集,综合选取6个核心指标和4个扩展指标,构建聚类分析指标体系;利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对比分析聚类结果,对聚类结果进行定量、定性和空间分析,总结归纳同一类别节地县市的共性特征和特有特征,在此基础上为每一类别节地模式系统命名;最后,随机挑选5个县市作为实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聚类结果节地模式的适用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节地模式聚类分析指标体系。以依托项目6个核心指标为主要指标,参照文献研究成果,总结扩展4个核心指标,共10个指标数据建立节地模式聚类分析研究指标体系,为节地技术与模式的后续研究提供指导性依据。(2)选取双约束Euclid距离代替传统距离计算量,层次聚类法与k-means聚类法相互验证对比聚类结果,所得结果吻合。聚类系统对60个县市自动划分7个类别,依据地域空间的集群性,7类县市分成11种节地模式。(3)对所建立10个指标选取6个指标,进行均值趋势对比,定量分析每一类别城市表现特征;通过案例库系统总结典型县市节地模式,作为节地模式三级命名依据;根据7类县市在地域空间上聚集分布状况,分析城市聚类的空间特性。(4)梳理总结全国县市节地模式,细分为时序优化、空中拓展、地下开发、集中布局、产业升级、闲地清理、旧地改造、新地开发8种模式。节地模式命名体系采用三级命名规则,对11个节地模式类进行系统命名,建立命名体系表。(5)随机挑选的5个县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有4个县市节地模式是适用于所总结11种节地模式,命名原则导致1个县市地域上、县市特征上不符合所属类别命名特征,不属于11种节地模式。节地模式研究成果,依然具有全国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