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输卵管蛋白分泌物及性激素受体定位兼论B超对卵泡发育的检测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i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子鳄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爬行动物,已被IUCN确认为世界上最濒危的鳄类之一。无论对于扬子鳄的野生种群还是圈养种群而言,积极开展相关的繁殖生物学研究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输卵管、性激素以及卵巢发育均在雌性爬行动物的生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当前针对扬子鳄输卵管蛋白分泌及其性激素受体定位的研究尚处于空白。  本研究以雌性扬子鳄的输卵管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化学、免疫化学、超微结构技术,研究了扬子鳄输卵管的蛋白分泌情况以及性激素受体的分布等,研究成果为扬子鳄输卵管内环境的变化及其与性激素受体作用关系等研究提供了参考。研究表明:扬子鳄输卵管划分为漏斗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阴道部5个分区,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运用schiff试剂(PAS),阿利新蓝(AB),汞–溴酚蓝(BB)三种不同的染色剂分别对各个区域中性黏蛋白,酸性黏蛋白和蛋白质分布进行统计,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部分细胞的分泌情况。结果发现输卵管分泌部,子宫部,阴道部上皮细胞的三种阳性物质在各时期分布较多,分泌部和子宫部全年以中性和酸性粘蛋白为主,阴道部上皮三种阳性染色均较多。分泌部腺体PAS,BB阳性物质分泌较多,子宫部腺体以AB,BB阳性为主,阴道部腺体各种物质分泌相对较少。电镜下上皮细胞由纤毛细胞及分泌细胞排列而成。分泌部,子宫部,阴道部分泌泡的电子密度排卵前大于产蛋后。这些数据都支持扬子鳄输卵管不同的部位分泌的不同蛋白可能用于形成卵清蛋白,蛋壳纤维和钙化外壳等。免疫化学染色定位不同时期输卵管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三种性激素受体在整条输卵管都有分布,三种受体总体分布1月份较多,5月份最少,到7月再次增加到峰值,8月维持较高水平。对17条分别处于冬眠期及活动期的成年雌性扬子鳄的卵泡发育进行了B型超声波检测,并对冬眠期的卵巢卵泡发育情况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扬子鳄心、肝、肠等内脏器官形态在B超视野下清晰可见。冬眠期两侧卵巢中的卵泡共41枚,繁殖期共42枚。冬眠期卵泡处于低回声暗区或无回声暗区的未成熟状态,繁殖期多数卵泡的发育状态与3月相同,少数卵泡呈高回声暗区,此时已形成卵黄颗粒,也有呈高回声亮光区形成卵黄膜的卵泡。3月份19个卵巢、卵泡大小回归分析得卵巢随卵泡发育而增大。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动物线粒体DNA(mtDNA)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标记被广泛应用于谱系地理学,种群遗传学,系统发生学等众多领域,之所以频繁的使用线粒体 DNA作为分子标记,主要是由于mtDNA的遗传
插层结构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构筑层状及插层结构材料的推动力一般为共价键、离子键、氢键、静电力、亲(疏)水力、范德华力及其相互作用。它的构筑基元
质子交换膜(PEM)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部件,起着阻隔燃料和氧化剂传递质子的作用。PEM是一种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该聚合物电解质一般是由疏水的聚合物主链和带有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