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在中等城市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以Z市实地调查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矫正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刑罚执行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监禁刑的封闭性,将罪犯置于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充分利用社区各种资源对其进行矫治。社区矫正注重对罪犯人权的保护,有利于罪犯向社会的顺利回归,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从功效上来说,实践证明了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世界各国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创新,形成“行刑社会化”的趋势。在这一国际背景下,社区矫正因其以有效、人道、文明的方式对待罪犯而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譬如:不少西方国家对社区矫正已经有了明确的立法;许多国家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数已大大超过了监禁人数等。行刑社会化即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推广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式,试从服刑人员、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分析中等城市推行社区矫正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得出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在中等城市推行社区矫正具有必要性;在中等城市推行社区矫正具有可行性。最后针对现实状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教育机会的分配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分层的基本特征;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存量。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不仅依靠自致因素,同时也
福利文化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福利实践,又反作用于人类的社会福利行动,与福利制度存在内在互动机制。在社会福利模式差异的比较中,福利文化是“形塑”社会福利模式多样性的重要
学位
在网络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今天,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让它成为地理教学的得力助手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地理学科的三个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和动态性,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
以地震、测井解释成果、小层对比的井点数据,先断面骨架模型再断层网格模型,进而以井点分层数据及断层属性数据实现复杂断块油藏构造模型的建立。复杂断块油藏与常规油藏最大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医疗保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医疗保障制度不断的得到完善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大多数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区改造。为了配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大量城市居民被迫从城市中心区迁往城市边缘区或郊外。对于动迁居民来说,从城市的中心城区迁
本研究将大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主体,从大学生主体主观的角度,以教学培养制度为框架,考察现行教学培养制度中学生自主性的状况。   首先考察大学生对现行教学培养制度自主性的
“乡土社会”是描述中国农村地域社会的本土性概念,以其礼俗、差序等特性长期稳定运行,影响着农村世界的人们和地区发展。而城镇化发展亦是城市化的本土性发展方式,包括城镇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