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T系统对铸模内液态金属流动状态的可视化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me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铸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铸模结晶器内液态金属的流动状态可以为铸造工艺的优化设计和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对保证连铸过程的顺利运行和提高铸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对铸模内液态金属流动状态的研究也向着可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对铸模内液态金属流动状态研究的方法有超声波成像、X射线成像、数值模拟方法和电磁层析成像,存在实时性差、非入侵性差、放射性、成本高、直观性差、传感器结构复杂等问题,不利于推广使用。电容层析成像(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 Technology,ECT)是一种用于重建传感区域内介电常数分布的过程成像技术,具有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响应速度快、非入侵、图像重建算法成熟等优点,所以利用ECT系统对铸模内液态金属的流动状态进行可视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铸模内液态金属流动状态可视化的研究背景和主要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ECT技术和ECT系统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现状,选择ECT技术对铸模内液态金属流动状态进行可视化研究;对ECT系统组成部分,包括电容传感器、数据信息采集、计算机成像进行功能介绍,并对ECT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2.ECT系统主要用于非导电物体的成像,而对铸模内液态金属流动状态的研究,实质是对具有高导电率的物体进行研究。本文在电磁学麦克斯韦方程的基础上,研究8极板电容传感器的麦克斯韦电容矩阵,求解电容值,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被测物体为金属以及高介电常数材料的电容值的近似性。最后利用COMSOL建立模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为这两种模型电容值近似相等,这为利用ECT系统对铸模内液态金属流动状态的可视化研究提供了基础。3.针对图像重建算法中出现的图像精度低、边缘信息缺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总变差、平滑准则和最大熵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水平集图像重建算法。水平集算法是一种图像边缘优化算法,主要处理图形的边界问题。在本文算法中,目标函数总变差可以解决ECT系统灵敏度场的“软场”的问题,目标函数平滑准则和最大熵可以使图像平滑,并保留边界信息,改善部分信息丢失的问题。基于多目标的水平集图像重建算法中三个目标函数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图像的精度。4.最后进行实验仿真。通过COMSOL建立被测物体为金属的多种流型,利用MATLAB进行成像,引入图像评价参数图像误差和相关系数。本文算法与LBP算法、Landweber算法和水平集图像重建算法进行比较,直观图像上比其他的算法成像效果好,并且本文算法的误差比其他算法更小,相关系数更大,说明成像效果好。从而证明了利用ECT系统对铸模内液态金属流动状态可视化可行且有效。
其他文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进行,经济正处在放缓增速、提高质量、构建现代化体系的关键时刻,工作重点应放在发展实体上,小微企业是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发展缺少资金支持。"供
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山西区域经济相协调的运营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出一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多发的国家。阪神·淡路大地震(1995年1月17日)、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等极大震惊了世界各国。我国由于地理原因大规模的地震很少,正因如此具体介绍
本文对使用不同品牌的白纸打印的底灰检测样张在不同的仪器下进行检测,分析了不同品牌的白度测量仪测量数据不一致的原因,以及分析了色密度计与白度仪的底灰检测结果之间的联
太赫兹作为近年来电磁波领域的新兴科学技术,吸引了大量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太赫兹源、太赫兹探测器、太赫兹调制器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程得以不断推进。太赫兹吸收体也是重要
2014年之后,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开始从“低谷”逐步复苏,各体育用品企业通过战略转型的方式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也成为经营战略转型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ANTA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体育用品公司,在2015年-2017年间,先后并购了多个国际品牌,并提出集团化管理、多品牌运作的经营模式。服装生产中心是集团下属独立经营的服装生产基地,在2017年提出生产经营模式变革与转型,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界的学者们在充分肯定传统课堂的教学作用时,也指出了其诸多弊端。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知识不能代替智慧,智慧比知识更有价值和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语文智慧课堂就是以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课堂,因而,构建语文智慧课堂成为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本篇论文立足于语文智慧课堂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在明确语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