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吸毒强戒人员HIV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型分析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0405010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HIV病毒已经对全球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HIV-1是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病原体,目前还没有针对HIV-1的疫苗,早期诊断和制定预防措施是防止HIV-1传播的关键。静脉吸毒者是HIV高发人群,而且在吸毒者之间的流行和传播比较严重,要想制定预防措施,了解其详细的特征极其重要。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吸毒强戒人群中HIV的感染情况以及影响HIV感染的相关危险行为学特征,分析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HIV-1的基因序列特征,确定其感染的基因亚型分布和各亚型的流行趋势。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戒毒管理局医院接受治疗的强制戒毒人员1085名,其中包括男性822例,女性263例,年龄从16岁至49岁。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戒毒人员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戒毒者的社会行为学特征,如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籍贯;吸毒方式、吸毒时间以及是否共用注射器等戒毒人员的吸毒相关因素;同时调查性行为与HIV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性伴侣人数和安全套使用情况。每例研究对象采集2ml静脉血,加入EDTA-K2抗凝管中,按照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发布的《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检测血浆中的HIV抗体,抗体初筛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初筛阳性的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实验,若免疫印迹法确认为阳性定义为HIV感染,最终结果使用SPSS13.0软件,分类资料使用行×列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线性趋势检验,阳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HIV确认阳性的标本中随即抽取36例,从初筛阴性的样本中抽取15例,共51份样本,采集全血样本2ml,加入EDTA-K2抗凝管中,使用德国凯杰试剂盒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核酸浓度和纯度。在Genbank中查找HIVgag基因的序列,序列号为NC_001802,按照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使用软件primerpremier5.0设计引物,并使用Oligo6.0进行引物评估,在NCBI中进行blast以验证引物的特异性,设计的引物包括外引物和内引物,其中外引物为引用文献的引物,外引物的扩增片段长度为1243bp,内引物的扩增片段长度为290bp,所有引物均在英潍捷基公司合成。使用外引物和内引物进行巢式PCR,PCR以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若有目的条带,送去华大基因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使用软件Chromas2进行分析,并通过美国拉莫斯国家实验室HIV核酸数据库的BLAST工具与国际参考毒株进行比对,确认所属HIV的基因亚型。   研究结果:   在调查的1085名广州市吸毒强戒人员(HIV确认阳性107名,阳性率为9.86%);本调查中包括男822名,女263名,户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及四川省;年龄16~49岁,以20~30岁和30~40岁居多,分别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6.9%和46.4%,相应地HIV感染的阳性率也居多,30~40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10.9%,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吸毒者各年龄组与HIV感染率无显著线性趋势(x2=2.040,P=0.154);男性的感染率为10.8%,女性的感染率为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60,P=0.059)。学历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最多,占72.4%,其次为高中、中专文化,占18.9%,不同文化程度HIV感染的阳性率不同,文化程度越低HIV感染的阳性率越高,对不同文化程度所导致的感染率进行了线性趋势检验,结果表明HIV感染率与文化程度的下降呈线性相关(x2=13.85,P<0.001)。   在所调查的所有戒毒者中有88.1%以吸食海洛因为主,有1015名(占93.6%)吸毒者开始吸毒的方式为口服,随着时间的延长,有706名(占65.1%)发展成为静脉吸毒,其次是烫吸和口鼻吸,采用注射方式者H1V感染率为12.3%,烫吸组为6.0%,口鼻吸组为3.2%,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14.413,P=0.001)。在静脉吸毒者中有446名存在共用注射器行为,占63.2%,共用注射器者HIV感染率为13.0%,未共用注射器者为11.2%,两者差异不显著(x2=0.520,P=0.471)。首次吸毒的年龄多偏小,以21~30岁居多,吸毒的时间都比较长,以5~10年者最多,占34.8%,其次是2-5年,占25.4%,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吸毒时间与HIV感染率呈线性相关,吸毒时间越长HIV的感染率越高(x2=17.51,P<0.001)。由此可见,吸毒人群的毒品滥用方式以及吸毒时间的长短都是HIV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对象中有相对固定异性伴侣者(有配偶和异性同居)占42.6%,相应的HIV感染阳性率低,不同婚姻状况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9.339,P=0.025);按性伴侣数为无、1人、2~5人和5人以上分组,进行线性趋势检验,性伴侣人数的多少与HIV感染率存在线性关系(x2=5.570,P=0.018)。在发生性行为时按每次都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安全套者以及无性行为进行分组,每次都使用占43.7%,进行线性趋势检验,安全套使用情况与HIV阳性率有线性关系(x2=23.330,P<0.001)。   对于静脉吸毒者,以HIV感染为因变量,以共用注射器等9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全模型分析,发现共用注射器对静脉吸毒的HIV感染无显著性影响(β=0.165,P=0.550)。对于全部吸毒者,以HIV感染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毒时间、吸毒方式、婚姻状况、性伴侣人数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等8个变量为自变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吸毒者HIV感染的风险是女性的1.905倍(95%CI:1.09~3.327);文化程度越低,HIV感染的风险越大,与大专及以上相比,小学、小学以下的风险分别是9.655倍(95%CI:1.108~84.108)、11.942倍(95%CI:1.1~129.635)。吸毒时间越长,HIV感染的风险越大,吸毒时间分别为2年~(OR=5.317,95%CI:1.227~23.041)、5年~(OR=5.303,95%CI:1.236~22.754)、10年~(OR=5.969,95%CI:1.341~26.562)HIV感染的风险均较吸毒时间小于1年的高。注射方式吸毒的HIV感染率风险最高,口鼻吸最低。注射的风险是口鼻吸的3.739倍(1.096~12.762)。对于安全套使用情况,不常使用安全套会增加HIV感染的风险,相比于每次都使用,从来不使用的风险是其4.167倍(95%CI:2.37~7.328)。   36份标本中,PCR共检测出29例阳性样本,29例PCR产物送去测序发现有27例测序成功,得到目的序列,有两例测序失败,通过序列比对,27例测序成功的样本中,16例为CRF08-BC重组亚型,7例为CRF07-BC重组亚型,4例为CRF01-AE重组亚型,15例阴性对照均无目的条带。   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感染HIV风险,文化程度、吸毒时间和吸毒方式与HIV的感染均有线性相关关系,婚姻状况和安全套使用情况也与HIV感染有线性相关关系,文化程度越低、吸毒时间越长、注射方式吸毒以及不常使用安全套HIV的感染风险更高,因此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对HIV的预防至关重要。在广州吸毒强戒人员HIV-1型中以CRFBC亚型为主,其次为CRF01-AE亚型,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的监测,以制定更好的防治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认识结直肠癌相关的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及其临床特点,以期对少见“原发性”血流感染的原发病灶评估有所帮助,减少漏诊和误诊。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   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和新型造影剂SonoVue,观察周围型肺部病变的灌注过程及增强特点,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周围型肺部病
目的: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即便是临床分期和接受的治疗手段相同的患者,其预后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找到一种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最能从某种化疗方案中受益的患者
目的:本研究首先探索microRNA-182及TGF-β2在骨肉瘤细胞与正常成骨细胞及骨肉瘤组织与其周围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其次,干扰microRNA-182的表达,检测TGF-β2的表达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