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低技术水平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这是一条被锁闭的路径,为了找出锁闭的缘由和破解的方法,我们将从演化范式出发,分析路径依赖的成因,提出破解锁闭的建议。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演化范式的思路是:在微观机制的分析上拓展到了人的心理认知水平,不再把传统的理性定义当成公理;同时宏观量也不是微观量的简单加总,而是要以系统的方法来说明:静态交互作用的结构分析和动态历史粘性的过程分析。演化范式的基础框架是微观-中观-宏观:经济系统可看作是一个复杂的长期演化的规则结构,宏观对应的是群体间关系结构协调与否,中观对应的是群体内规则稳定过程,微观对应的是个体习惯化过程。而路径依赖分析首先被引入于对技术变迁的分析:技术变迁的自我积累、自我强化性质使得技术选择往往存在不可预见、路径锁定和缺乏效率的情况。之后这种变迁机制被扩展到制度变迁中:制度变迁同样具有自我强化的机制和路径依赖特征。诺思等人利用共享心智模型阐明:信念决定制度结构,认知的路径依赖将导致制度的路径依赖。演化博弈分析则指出:社会制度不是理性蓄意建构的结果,而是产生于人类制度博弈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路径依赖是内中之义。接下来进一步说明了一般性的路径依赖分析框架应以演化经济学为基础。虽然路径依赖理论建立了分析社会动态系统的方法,但它也有缺点,对不同系统中演化扭转点的解释乏力削弱了它的说服力和应用价值。在分析中国低技术水平生产模式的路径形成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技术引进战略使我们掉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的陷坑之中,导致自主创新处于非效率状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目标取向上的差异导致了局部经济导向与全局性战略实施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到了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还算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与国外存在势差的技术水平、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缺乏环保意识等因素把我国的制造业逐渐锁定在了粗放式发展的路径上,使我国越来越深地陷入到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考虑到路径依赖的自强化效应不同,其诱导、形成和维持机理不同,它的扭转因素也不一样,因此,只有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突破低效率的锁定,而且破解也不是对选择环境的被动响应,可以通过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来达到目的。通过建设一个创新体系,从微观的心智结构到宏观的制度环境皆植入新奇的种子,使得这个创新体系具有内生性自发演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