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粒度分子动力学的脂质双层膜建模方法及电穿孔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pin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质双层膜是所有生物体中细胞和细胞内膜的主要成分,它在生物过程中必不可缺,例如细胞信号传导和蛋白质功能。脂质双层膜现在还被用于产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靶向递送蛋白质,核酸和药物的装置。使用这些结构开发治疗剂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通过计算机技术里面的工具可以让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可视化脂质双层的结构和功能,这有助于提高这些领域的发展速度。脂质双层膜模型可以为纳米材料和脂质双层膜的相互作用这类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脂质双层膜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现阶段脂质双层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概述了分子动力学(MD)的基本原理、计算流程和相关机制,并介绍了脂质双层膜的马丁尼力场和耗散粒子动力学的基础理论;概述了脂质双层膜仿真建模时使用的PACKMOL、Moltermplate、大规模原子分子并行模拟器(LAMMPS)和开源可视化处理工具(OVITO)分子模拟软件。其次,在建模的过程中,由于马丁尼(Martini)力场采用的单位为实际物理单位,所以参数的选择较为方便,而耗散粒子动力学(简称DPD)力场将单位无刚量化,其参数的设置涉及了较多实验和理论研究。本文在对Martini力场下的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DPPC)的基础上针对DPD力场下的脂质双层模型1,2-二油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DOPC),确定合适的度量单位及模拟参数。总结了关键参数的单位和标准,使用并编写符合PACKMOL和Moltemplate语法格式的脚本文件产生模拟所需的系统模拟数据文件。最后,选定MD计算的起点和温度,并针对Martini力场下的DPPC脂质双层膜自组装及电穿孔现象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对于DPD力场下的DOPC脂质双层膜NVT系综及电穿孔现象进行模拟分析。本文在Martini力场的基础上对DPD力场DOPC模型的模拟参数和单位尺度进行了校准。本文基于粗粒度分子动力学(GCMD),研究了溶剂为水的脂质双层膜建模方法,旨在对脂质双层膜的不同初始状态提供了高效的建模方法,并扩展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时间尺度、提高了计算效率;对脂质双层膜在Martini力场下的自组装行为进行了模拟,并给出了径向分布函数(RDF)分析的曲线;进一步,研究了DPD力场与Martini力场的基本模拟参数设置和校准。本文的研究为探究脂质双层膜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建模方法,通过分析脂质双层膜在电场下电穿孔现象的不同属性与场强大小的关系,为今后粗粒度分子动力学在生物医疗等相关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一款基于STM32的螺母自动检测和分选系统,系统使用STM32F103xzet6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通过精密位移传感器应用比较测量法实现螺母厚度和中径的准确测量。系统包
散打是中国武术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同题,影响了散打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散打发展中存在的同题,并提出实现散打运动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近20年月季植株再生和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月季通过器官和体细胞胚发生途径都能再生植株,但遗传转化主要是利用体细胞胚发生途径.通过农杆菌介
为了建立月季遗传转化的再生体系,该试验以‘漂多斯’、‘蓝丝带’、‘索奴拉’3个月季品种的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获得了月季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在MS+ZT 0.5 mg/L、MS+ZT 4.0 mg/
所谓元认知培养,是指对元认知知识、策略的教授与开发。其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材料特点、学习任务与要求等灵活地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适当有效的策略
目的探讨经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
对米糠油脱酸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扼要介绍了生物脱酸、再酯化、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液晶态脱酸等脱酸技术的研究。
佛教水陆壁画中有较多的涉医图像,壁画中的医家有不同身份,如“十代名医”图像为元代医祀三皇制度中从祀的十大名医,而服饰中有眼睛标志及持串铃者显示为走方医的特殊身份;“五瘟
作为民营企业的拥有者与管理者,对于民营企业的"问题",我是最有感触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经过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生产规模日趋扩大,人员数量猛增,但效益却没有得到同步
创造性人才作为人才群体中的特殊类型,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总的说来,创造性人才具有下面几个显著特征:研究风格的独特性科学史上创造性人才大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