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指导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膝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探索股四头肌锻炼的简单有效方法。方法:分析自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因膝半月板损伤就诊于山西大医院骨科并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0例(30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患者屈膝90°位,取膝前内及前外侧入口进行镜检,根据镜下所见半月板损伤类型及程度决定手术方式(半月板部分切除、次全切除及完全切除术等)。术后根据不同的股四头肌锻炼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直腿抬高练习、静蹲练习及抗阻力伸膝练习等三种不同的锻炼方法,每组10例(10膝)患者,三组患者分别按各自拟定的锻炼方法在指导下锻炼3个月。A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范围:17-48岁,平均年龄29.30±9.59岁;B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范围:19-45岁,平均年龄29.70±8.83岁;C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范围:22-43岁,平均年龄29.70±7.33岁,三组患者间性别比及年龄经同质性检验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8周、术后12周测量三组患膝髌骨上缘以上10cm处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健侧大腿周径-患侧大腿周径)/健侧大腿周径]以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估。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上述临床观察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A、B、C三组患者术前1天髌骨上缘10cm处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分别为0.026±0.015、0.021±0.016、0.037±0.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8周髌骨上缘10cm处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分别为0.021±0.013、0.016±0.017、0.023±0.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12周髌骨上缘10cm处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分别为0.015±0.008、0.011±0.013、0.014±0.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内比较虽在术后8周、12周大腿周径萎缩指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C组组内比较在不同的观察时期上述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前1天与术后12周比较发现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前1天和术后8周及术后8周和术后12周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在各自组内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B、C三组Lysholm评分比较组间、组内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选用的三种股四头肌锻炼方法,虽3种锻炼方法对股四头肌萎缩及肌力的恢复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抗阻伸膝锻炼组组内比较发现,抗阻伸膝练习可以促进股四头肌萎缩及肌力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术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