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可能面临贫困的威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苍南县的贫困现象及其原因,从而提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贫困化途径和措施。本文从贫困的概念入手,提出了新的“贫困”概念,强调贫困现象是动态的和现实的,而非静态的和历史的。经过对相关贫困理论的系统回顾和总结,本文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设——贫困或非贫困是贫困化和反贫困化力量对比的结果反映,社会结构失衡是社会贫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根源。对苍南县贫困现状的研究表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公共投资,公共教育等是造成贫困的基本原因;同时对该县三个乡镇的兴衰史所作的深入调查研究证明了以上的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基于该理论,反贫困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移民下山,劳务输出,实行人口非农化战略,解决人地结构,人与资源结构失衡的问题;增加资本投资和公共投资以解决地区投资失衡和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引入和建设适合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打破经济结构失衡;区分贫困人口的不同类型施以不同的反贫困策略,弥补政策失衡。通过这些措施,解决社会结构失衡问题,重建社会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产生贫困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