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工艺优化组合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不断扩大,为减少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污水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建设尾水深度处理工艺对推进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至关重要。针对现行深度处理技术存在适应性差、利用率低以及能耗高等问题,本研究首先对影响高效沉淀池(HST)、反硝化滤池(DNBF)、臭氧(O3)、曝气生物滤池(BAF)四种深度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进行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试试验,探究各单一深度处理技术的最佳运行参数以及不同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并提出了满足不同进水条件和出水水质要求的深度处理组合工艺选择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调研了混凝剂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与污泥回流比对高效沉淀池运行效果的影响,碳源种类及投加量、滤料种类及粒径对反硝化滤池运行效果的影响,臭氧投加量与接触时间对臭氧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水力负荷与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效果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四种工艺的推荐设计与运行参数。通过研究HST和DNBF的单一技术与组合工艺,发现HST的最佳污泥回流比为3%,此时SS平均容积去除负荷为488.76 g/(m~3·d)。DNBF的最佳外加碳源投加量为C/N=4,此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为1.78 mg/L。HST-DNBF组合工艺能够使出水TN平均浓度降低至1.65 mg/L。通过研究O3和BAF的单一技术与组合工艺,发现O3最佳接触浓度为1.07 mg/L。增大气水比能够提高BAF对NH4+-N的去除效果,BAF的最佳气水比为3:1。O3-BAF组合工艺能够使出水COD浓度降至12.01 mg/L,低于地表Ⅲ类水标准的COD限值(20mg/L)。当进水NH4+-N浓度高于0.97 mg/L时,O3-BAF组合工艺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为59.67%。当DNBF-O3-BAF组合工艺的运行条件为外加碳源投加量为C/N=4、O3接触浓度为1.07 mg/L、BAF气水比为3:1时,组合工艺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22%、23.95%和43.44%,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6.35 mg/L、0.24 mg/L和3.19 mg/L。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发现,臭氧单元可以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质类有机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门水平下反硝化滤池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反硝化滤池能维持更好的厌氧和碱性环境,促进反硝化反应。本研究还对三种组合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工艺选择标准及运行参数,估算了工程投资费用,为实际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当前锂离子电池使用的商业化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 m Ah g-1,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二次离子电池高容量的需求,因此开发更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成为了当前能源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中,硅凭借其高达4200 mAh g-1的理论比容量成为了最具潜力的候选负极之一。然而由于嵌锂过程中高达280%~420%的体积膨胀,纯硅在电池循环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粉碎,导致快速且不可逆的容量损失,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在系统级芯片(System-on-a-Chip,SoC)中,一般采用锁相环(Phase Locked-Loop,PLL)来统一整合系统所需的各种时钟信号。时钟产生电路作为SoC的核心驱动模块,对时钟信号的输出频率范围、输出噪声性能、占空比、分相均匀性、功耗及面积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SoC各模块的工作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宽范围输出的低抖动多相时钟产生电路,采用电流模自适应带宽锁相环架构实现。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常用的工艺节点参数大小从早些年的90nm不断向着28nm及以下先进工艺节点进步,低电压设计在现有的集成电路设计中采用的也越来越多。先进工艺与低电压工作条件下,工艺参数的波动导致电路的延时呈现统计分布规律,基于精确静态时序分析(STA)方法估计的电路路径延时无法准确描述电路时序行为特征,由此提取的关键路径组将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本论文研究先进工艺低电压下,考虑工艺参数波动
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在数据密集型应用中会产生“存储墙”问题,进而降低系统的能效。新兴的存内计算通过在存储中完成运算解决了该问题,但传统MRAM存内计算面积开销较大且结果无法原位存储。近似计算是减少电路功耗、面积和延时的重要方法,适用于诸如图像处理和语音处理等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MRAM的静态功耗极低,基于MRAM的近似计算可进一步降低系统的能耗和面积开销。针对传统MRAM存内计算面积开销较大的问题,本
蓝牙Mesh网络是由低功耗蓝牙发展起来的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采用了受控泛洪技术实现数据多跳传输,其中存在大量的中继节点。但过多的中继节点会导致冗余数据过多和丢包率高等问题。因此,设计并实现合适的中继节点选择算法,从而降低中继节点数目和丢包率,这对于蓝牙Mesh网络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 Hierarchy)的蓝牙M
电荷转移共晶是富电子给体(D)与缺电子受体(A)在电荷转移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共晶,其在形成过程中不仅能够保留组成单元的固有属性,而且可能表现出单组分不具备的新颖性质。在染料领域,电荷转移共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结构与发光性能的构效关系,对发光材料的光色调节、光物理理论研究及光功能材料的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咔唑衍生物为给体,1,2,4,5-四氰基苯(TCNB)分子为受体,设计合成系列共晶,并对其光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得以快速普及。物联网数据来源于海量的物联网设备,设备的异构性对传统的物联网安全管理手段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机器学习由于其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的优势在物联网安全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利用其强大学习能力,有效解决物联网安全所遇到的问题。本文对网络安全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实现了面向物联网多个层次的安全管理系统。首先,针对感知
本文依托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二号线番禺广场站~祈福站区间的隧道工程,基于LS-DYNA和UDEC的数值计算方法对岩体中节理的刚度参数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基于UDEC开展了不同节理分布对开挖隧道爆破下临近隧道围岩振动影响的数值研究,之后继续研究了不同隧道布置下节理对临近隧道围岩振动影响的差异。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根据研究内容确定了现场监测方案。对工程现场的爆破施工和地质条件基本信息进
水平受荷桩在工程中非常普遍,如海上风电和港口码头等工程中的桩。现行的桩基础设计采用的是确定性分析方法,可靠度保障方面采用的也是统一的安全系数法,而地基土是自然界的产物,具有天然的空间变异性。因此,将土体作为一个随机场,考虑土体空间变异性对桩基础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土体不排水强度为随机变量,针对海上风机钢管桩基础建立三维模型,应用随机有限元法研究了土性空间变异性对水平受荷桩的影响。主要工作和成
随着我国剩余污泥产量的日益增多以及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日益完善,对污泥的处理处置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我国目前的污泥处置需求。针对我国传统的污泥处理技术如热水解预处理、厌氧消化、好氧生物干燥、热干化、焚烧等存在高投入、高能耗的关键技术难点,同时以卫生填埋为主的污泥处置方式无法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并且容易引发生态环境的二次污染问题,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污泥处置方式来解决我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