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叠堆驱动器及其仿生动壁减阻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阻力,是物体在流体环境下运动时不可避免的外部影响因素。尤其对飞行器而言,较高的速度会导致结构受到极大的流动阻力,这对飞行器的速度和续航有着不可忽视的限制。由于被动流动控制很难适应复杂的流场变化,本文选用了一种新型的主动流动控制方法——仿生流动控制来减小翼面表面的流动阻力。根据翼面流动控制反应时间短、输出力大和位移较大等要求,在常用的智能材料中选择了BCS3-05051压电叠堆驱动器,集成了一个柔性动壁实验系统,模拟海豚表皮高速运动下的状态,并通过位移测量和数值模拟观察其减阻特性。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动壁实验系统进行位移测量时,发现其表面产生的驻波存在倍频现象,引发这种现象的缘由是驱动电压的相位差,放大后信号失真以及压电叠堆本身的迟滞效应,针对这种状态,提出了通过示波器实时监控,改变放大倍数以及通过非线性迟滞模型来调整驱动电压等方法,以消除倍频现象。通过UDF模拟计算动壁实验系统驻波运动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近壁面流场中产生一列稳定的涡旋,调整驻波的频率和振幅,涡旋的间距和大小随之改变。在匀速流场中,阻力系数在100 Hz,10μm的驻波运动下减小了5.09%。改变驻波的频率和振幅,发现频率对于减阻效果影响较大,而振幅在超过5μm后,减阻效果并不随之增大。通过对动壁实验系统的位移测量和数值模拟,验证了动壁驻波运动的减阻效果。结果表明,其减阻的机理是驻波运动在柔性动壁表面产生了一列稳定的涡旋;驻波运动的频率相较于振幅而言对减阻效果的影响更大。
其他文献
复合材料及结构的性能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材料的性能与其组分性能和微细观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建立一种方法能实现复合材料的宏观、细观乃至微观等不同尺度之间的耦合分析,通过精确分析微观和细观尺度上的性能及其损伤演化,得到复合材料宏观尺度的响应,建立起复合材料不同尺度之间分析的桥梁。基于这样的思想,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胞元法和普通有限元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协同多尺度渐进损伤分析方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
学位
动力学系统参数识别研究分为时不变系统参数识别研究和时变系统参数识别研究两大研究方向。与具有成熟的完备理论体系和工程应用的时不变系统参数识别相比较,时变系统参数识别问题的理论和应用还很不成熟,随着航空航天等结构的时变动力学特性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动力学参数识别的热点方向,其理论和应用研究都具有深远的工程意义。二次调频小波变换在处理分析非平稳信号的时变特性上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将
学位
由于压电材料具有良好的力-电耦合性能,近年来其被广泛应用于微/纳机电系统(Micro/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NEMS)中。另外,由应变梯度产生的电极化现象通常被称为挠曲电效应,其不仅可增强压电材料的力-电耦合性能,还可以使中心对称材料同样具有压电效应,且随着结构尺寸的减小而增大,这造成了纳米尺度结构内部存在很强的应变梯度,经典力学理论模型已经不能
学位
应变片与传统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具有轻质量、小体积的特点,对结构的质量影响较小,可以避免加速度传感器附加质量的干扰,更适用于薄板结构的模态测试场合。本文以薄板舵面模型的颤振边界预示为应用背景,采用应变响应信号对时变结构系统的模态参数进行跟踪识别,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应用四节点矩形单元建立了矩形薄板舵面动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求解应变响应和应变振型。针对矩形舵面应变响应
学位
圆柱壳是飞机机身、潜艇舱体,石油管道,地下隧道等的主要结构,对圆柱壳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压电材料因其良好的机电耦合特性,为圆柱壳结构的振动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手段。本文以压电材料的被动控制方法为基础,开展了圆柱壳结构的压电振动控制研究。运用压电分流阻尼技术消耗振动产生的机械能,达到高频减振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从压电材料的特性出发,建立了压电分流阻尼的模型,描述了压电分流阻
学位
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摆脱被动追随普通本科院校学科逻辑办学的尴尬境地,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地方发展需求,走出一条特色教育改革之路。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教育工作内容。高职院校应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在转变理念、政策扶持、师资优化等方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以实现从追随到引领的超越。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
期刊
在轨裸电动力绳技术比传统导电系绳省去电子吸收装置,结构变的更加简单,有效扩展其在空间探测、卫星机动及太空垃圾清理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裸电动力绳系卫星系统的模型构建、非线性动力学、振动控制及地面等效实验等方面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在轨绳系卫星技术的可靠性及稳定性,为航天技术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裸电动力绳系卫星系统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绝对节点
学位
复合材料夹芯结构由于其自身的诸多优点,近些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夹芯结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如冰雹、工具掉落等外来物的冲击,所造成的冲击损伤有时很难通过肉眼被发现,但却会对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复合材料夹芯结构在低速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做相应的研究。本文对两种夹芯壁板结构的完好件稳定性、低速冲击和冲击后压缩性能进行了试验和数值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学位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微纳机电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压电效应作为一种常见的力电耦合效应,在微纳机电系统中有重要应用。结构在微纳尺度下表现出的尺度效应也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挠曲电效应也是一种尺度效应,而且广泛存在于晶体材料中。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者们在连续介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挠曲电唯象理论。本文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和挠曲电唯象理论,建立了压电层合功能梯度纳米梁模型。该模型上下层是压电层,中
学位
对于大型精密结构,除了传统的静态设计还需考虑结构的动态设计,多点激振纯模态试验是获取结构的动态特性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多点激振纯模态试验可以获取结构精确的模态参数,为修正有限元模型和动力学分析提供原始数据。多点激振纯模态试验的重点是如何快速寻找一组激振力,激振出结构的“纯模态”状态。在多点激振纯模态试验中,适调激振力方法有戴克法和人工调力法等,这些方法都无法实现激振力的快速自动适调,戴克法试验周期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