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创造优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需求。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价值分析,使教师对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生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困境,原因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对策,以期为教师走出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困境提供一种思路。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观点。生成性课程资源是以师生的生命为载体,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经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等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动态生成的一系列有价值的资源,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融合的产物,更是教师和学生智慧的集中体现和反映。生成性课程资源具有动态生成性、价值潜在性、主体依赖性等特点,按照生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积极资源和消极资源,主动资源和被动资源。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忠实的秉承预成性的思维方式,忽视实践性知识和智慧的积累、生成和更新,以及被控制取向的课堂教学规范所约束和制约,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陷入了各种困境之中,主要包括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观念淡漠、能力欠缺以及策略形式化等方面。主要表现在:固守预设,对生成不予理睬,忽视内生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处理突发事件时束手无策,“即席创生”时陷入无法脱身的泥沼;以及课堂互动只是形式上的花架子,激励性评价变成满堂夸等方面。教师可以从确立鲜明合理地生成性课程资源观、提升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各种能力以及把握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具体策略等方面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