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炭微电解强化厌氧高效处理PVA退浆废水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ngfeng3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乙烯醇(PVA)废水具有COD浓度高,难生物降解等特点。厌氧生物法可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可生化性但处理效能低,铁炭微电解法作为单独预处理单元存在易锈蚀板结等弊端,因此,本实验构建了用于处理PVA退浆废水的铁炭微电解强化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将微电解技术与厌氧消化技术相结合,分别考察了添加不同微电解材料(铁-活性炭、铁屑)的水解酸化反应器、厌氧反应器处理PVA退浆废水的效果,以及各反应器颗粒污泥特性(胞外聚合物(EPS)、辅酶F420),挥发性脂肪酸(VFAs)组成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设置三组水解酸化反应器,研究常规水解酸化反应器(R1,无添加材料)、铁炭耦合水解酸化反应器(R2,有铁炭材料)和零价铁耦合水解酸化反应器(R3,有铁屑材料)对PVA退浆废水的处理效果,ORP及pH情况,VFAs组成及产量,EPS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进水COD浓度从1500mg·L-1提高至3000mg·L-1,进水PVA浓度从100mg·L-1提高至400mg·L-1,添加铁炭材料的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可实现高效降解PVA退浆废水,R1、R2、R3对PVA的去除率稳定在69.6%、75.8%、74.1%左右,对COD的降解率稳定在73.5%、86.8%、76.3%左右。通过添加铁炭材料,增强了R2中的水解酶、产酸菌活性,提高了乙酸产量,优化了产酸类型。通过添加铁屑,R3中VFAs总量明显提高,加快了水解酸化进程。
  (2)设置三组厌氧反应器,研究常规厌氧反应器(R1,无添加材料)、铁炭耦合厌氧反应器(R2,有铁炭材料)和零价铁耦合厌氧反应器(R3,有铁屑材料)对PVA退浆废水的处理效果,ORP及pH情况,VFAs组成及产量,颗粒污泥特性(EPS、辅酶F420)变化、颗粒污泥表面扫描电镜分析及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铁屑材料的R3降解PVA退浆废水的效果最佳。进水COD浓度从1500mg·L-1提高至5000mg·L-1,进水PVA浓度从100mg·L-1提高至1000mg·L-1,R1、R2和R3对PVA的最高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1%、69.4%和79.1%左右,对COD的降解率分别为58.7%、76.2%和79.7%左右。比较颗粒污泥的辅酶F420浓度,R3>R2>R1,铁屑材料的投加对于缓解因进水负荷增加所造成的抑制影响有明显效果,可维持微生物产甲烷活性,保证反应器高效运行。
  (3)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水解酸化反应器中,与接种种泥相比,R1、R2、R3中降解PVA的功能菌群为Propionibacteriaceae、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以及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2。在水解酸化反应器中投加铁炭材料,Propionibacteriaceae、Spirochaetaceae的相对丰度得到了增加。投加铁屑材料,Propionibacteriaceae、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的相对丰度得到了增加,对Clostridium_sensu stricto_12、Spirochaetaceae、Ruminiclostridium等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铁炭耦合水解酸化反应器处理PVA废水效果最佳。Methanobacterium_beijingense、Uncultured_Methanobacterium为R1、R2、R3中优势菌种,微电解材料的投加有益于嗜乙酸产甲烷的生长,抑制嗜氢产甲烷菌生存。
  在厌氧反应器中,R1、R2、R3中降解PVA的功能菌群为Propionibacteriaceae、Bacteroidetes_vadinHA17、Spirochaetaceae。添加铁炭材料极大的提高了Blvii28wastewater-sludge group的含量,但却抑制Bacteroidetes_vadinHA17的生长繁殖。Methanobacterium_beijingense在古菌菌种中占主导地位,添加铁屑材料可同时增加嗜氢产甲烷菌、专性嗜乙酸产甲烷菌和兼性嗜乙酸产甲烷菌的相对丰度,有效促进产甲烷。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推动城市土地“退二进三”政策的加快实施,大批工业企业用地逐步向商业和住宅用地转换,遗留下大批亟待修复的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因此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土壤原位化学氧化技术(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ISCO)以其修复速度快、适用面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场地污染修复,但其存在化学残留,易造成土壤二次污染及生物毒性影响的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关于此类的研究也相对
学位
近年来,由新型污染物锑导致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毒害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工业产品的常见原料,含锑化合物被大量用于采矿、电子和纺织印染等行业,导致部分区域环境水体面临着严重的锑污染问题,极大地加剧了环境风险。锑的赋存形态受水环境氧化还原状态影响显著,主要以电中性的三价(锑(Ⅲ))和以荷负电的五价(锑(Ⅴ))形式存在。其中锑(Ⅲ)毒性比锑(Ⅴ)高10倍。同时,环境水体中的锑检出浓度较低,很
学位
2,4-二氯苯氧乙酸和溴酸盐分别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和常见的消毒副产物,其在水中的残留会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液相催化加氢是一种低能耗且绿色环保的技术,可有效还原水体中氯代有机污染物和高价无机离子,减轻污染物毒性。此外,基于活化过一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也常被用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本文分别以溴酸盐和2,4-二氯苯氧乙酸为目标污染物,制备了不同的负载型Pd基催化剂,用于溴酸盐和2,4-二氯苯氧乙酸
学位
四环素作为一种广泛用于动物促生长和感染治疗的抗生素,未吸收的过量抗生素将会进入污水。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持续低浓度的四环素压力促进了四环素耐药菌(TRB)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RGs)的转移和扩增,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迄今为止,常规的污水处理工艺往往无法有效降低污水中耐药性,亟待研究新的高效去除抗生素耐药性的技术。近年来,由于可以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分离等优点,膜处理方法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去除
学位
在人类合成杀虫剂、药物,染料等生产活动过程中,多余的中间体卤代苯酚被大量地排入污水管道中,造成了水体中这类毒性污染物含量的急剧升高。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方法效率低,只能去除小部分的污染物,无法满足当前水处理要求。基于单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能够快速降解水体中污染物,对卤代苯酚废水的处理效果显著,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水体中的无机氯离子或溴离子会1)和单过硫酸盐(PMS)直接反应生成活性氯或活
学位
中国锑(Sb)储量与产量均居世界之首,是一个“锑大国”,黄浦江上游的太浦河流域集聚了众多纺织印染企业,Sb和镉(Cd)作为纺织印染行业的特征污染物对太浦河流域的土壤和沉积物带来了严重的潜在危害,土壤锑镉污染的修复关乎环境生态安全。本研究以Sb、Cd污染土壤、桑树(Morus albaL.)、蚕(Bombyx mori)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法,探究不同价态的锑与锑镉复合污染对桑树的毒害机理以及锑在土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近年来新型旱涝事件——旱涝急转事件呈广发频发态势,如何应对这种极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对农田系统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胁迫及旱后复水方向,而旱涝急转则是干旱和洪涝短时间共存,对作物的影响不同于其他胁迫事件,因此,旱涝急转对农田系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基于安徽省蚌埠市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通过分析皖北地区的旱涝
学位
近年来,在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饮用水中频繁检测出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TCs)抗生素(浓度通常在ng/L到μg/L之间),消除或减轻抗生素微污染是环境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四环素(Tetracycline,TC)作为TCs中最普遍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抗生素,在水体中并不稳定且极易发生异构化,生成半衰期较长且仍具有生物毒性的差相异构体4-差向四环素(4-epi-tetracyclin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江河水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底泥不仅是水中各类污染物的主要聚集地,而且底泥中的污染物大多沉积在表层,故水体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其极易重新释放,造成二次污染。传统的底泥处理手段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水热处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不仅能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稳定化及资源化,而且能耗低,安全性高,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水热技术的研究主要针对剩余污泥等,
学位
卤乙酸(Haloacetic acid,HAAs)是一类在羧酸上有一到三个卤素原子替代的化学物质,其主要形成于水和废水的氯消毒过程。在所有HAAs中,二氯乙酸(Dichloroacetic acid)由于其高稳定性、分布广泛、环境毒性和致癌性而成为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二氯乙酸除了在消毒过程中产生,因其是药物、染料、化学品和除草剂的化工制造中间体,也会在上述化学物质的生产过程中产生泄漏和污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