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路线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丰富发展于和平建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它既发扬了中国古代人本主义思想,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展现和具体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伸和发展。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等理论是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执政理念正是上述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体现。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路径,群众路线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哲学品格和理论自觉,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路线的异化现象不断出现,对群众路线理论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人本意识张力的探析显得尤为重要,而群众路线的哲学诉求就在于确立主体性哲学中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因此,对群众路线的哲学反思,也就是反思我们党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的人性基础和哲学基础。 从2013年开始,中央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因为已经看到党内出现了脱离人民群众和社会矛盾激化的执政危险,希望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回归群众路线“以人为本”的理性自觉,最终通过不同层面的政策实施把握党和政府执政的正确方向。本文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群众路线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哲学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发展史,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群众路线的贯彻路径,并以“基层政府”为例,探究基层政府从哪些方面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实践、完成后得到了哪些启示、还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在当下环境中应该如何更好的践行群众路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