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区污水管道气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容量的不断扩大,城市污水管道产生的有毒易燃易爆气体如隐形定时炸弹随时威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城市污水管道,由于淤泥、工业废料等的淤积易产生有毒易燃易爆气体,主要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它们均是窒息性气体,可以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尤其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属于有毒气体,高浓度的硫化氢使人嗅觉减退,瞬间就可使人中毒死亡,一氧化碳和甲烷是易燃易爆气体,在污水管道集聚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针对这一情况,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对污水管道气体安全的研究还停留现场快速检测或在线监测方面,没有形成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和完善的评估模型。为了保障污水管道气体安全,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本研究通过污水管道现场检测分析、污水管道气体爆炸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以及实验研究,分析出影响污水管道气体安全的影响因素和危害程度,最终建立基于风险矩阵的污水管道气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威胁污水管道安全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和硫化氢,甲烷是造成污水管道爆炸事件的主要原因,硫化氢是造成工作人员井下作业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做好污水管道气体安全工作的重点就是防止甲烷和硫化氢的产生,尽快排除过甲烷和硫化氢。威胁污水管道气体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根据本研究分析得出威胁因素主要有甲烷、硫化氢、区域环境、二氧化碳、温度和检查井位置。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爆炸的因素,基于爆炸波模型,在极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计算了污水管道体系的爆炸极限。建立了数值模拟的基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爆炸过程,分析了CO2对CH4爆炸的影响。污水管道虽然含有几十甚至上百mg/m3的H2S,但是相对于H2S的4.3%爆炸下限几乎可以忽略,实验研究证实H2S的存在对污水管道爆炸没有影响,H2S对污水管道气体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它的毒性方面,是井下作业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CO2对污水管道气体爆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的CH4混合气体中,CO2可以有效的抑制爆炸的发生,但是对于较高浓度的CH4混合气体,少量CO2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在污水管道中存在一定浓度的CO2对污水管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污水管道CH4的爆炸阈值确定在5.5%左右,相比于以前学者所测得的爆炸下限有所提高,主要是由于污水管道实际气体情况和以前学者测试的情况有所差别,在污水管道有毒爆炸气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中CH4阈值设置在5.5%比较适宜。建立了基于风险矩阵的污水管道气体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以重庆市主城区某商业区3#生化池检查井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根据风险权重的排序得出:该检查井的甲烷和硫化氢是关键的风险因素,应提前在这方面做好预防措施。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创业板的开设,IPO的重启,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平台。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实验在电子电工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传统化的实验设备中,由于无法系统的了解整个设备,所以实验者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这些客观和主观因素的重合,致使实
竞业禁止是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用以协调、平衡市场主体之间各自权益、遏制无序竞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竞业禁止可分为广义的竞业禁止和狭义的竞业禁止,本文主要是对
本文以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典型代表欧式保护性看跌期权策略和CPPI策略为内容对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进行了研究。在允许不完全对冲以及对冲成本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模拟数据实验和真
现代国际货物买卖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远程化特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为国际货物买卖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但同时在此过程中买卖货物难免发生毁损、灭失的风险。因此,货物运输过
建筑物是人员聚集的场所,其中存放着大量的可燃物,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发生火灾时能否将烟气及时的排除与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息
目的:观察双参田七散(Shuang shen tian qi san,SSTQS)对动脉粥样硬化(AS atherosclerosis ) SD大鼠模型的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
随着全球经济分工与协作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也越来越规范。传统意义上,采购管理只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小部分,而随着采购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强调,高校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一讲话精神表明了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和世界学术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在此形势下,中国许多高校也陆续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谋求更广泛领域的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