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体蛋白融合的家蚕膜蛋白BmSCF表达和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蛋白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性,它的表达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难题。家蚕BmSCF(Bombyx moil stem cell factor apoptosis response protein)是一个尚未见报导研究过的基因,通过保守结构域的分析推测它可能是SYS1家族的一员。这个家族的成员主要分布在胞内的膜组织,在成熟高尔基体与胞内其它内含体之间的蛋白转运作用;同时,在一些的研究报导中,该家族的一些蛋白作用于某些胞内信号途径,是一类广泛存在的蛋白。   本研究从家蚕组织cDNA中扩增得到BmSCF基因的ORF序列,并构建了融合有多角体基因的重组pET-32a(+)载体,在多角体与BmSCF之间引入了TEV蛋白酶切位点序列。在表达菌株Rossem内IPTG诱导表达后,经溶菌酶消化、离心和PBS洗涤即得到纯度在50%以上的重组蛋白的粗提物,再通过M亲和柱进一步纯化操作后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纯化得到的蛋白即为目的融合蛋白。将该蛋白进行AcTEV酶切消化,SDS-PAGE结果显示,相比阴性对照,酶切样品多出两个条带,其大小分别对应BmSCF和融合有pET-32a(+)载体标签的多角体蛋白的大小。然而稳定性试验显示,酶切下来的BmSCF蛋白很不稳定,极易降解。通过荧光定量PCR实验,我们检测了BmSCF在五龄家蚕的多个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其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气门、脂肪体和丝腺组织相对表达量较高,头部、皮组织相对表达量较低。同时,本研究尝试性的应用组织培养的家蚕BmN细胞蛋白检测了同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的相互作用。
其他文献
前言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老年人数达到1.8亿,占总人口数13%。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良好的医疗保健和家庭照顾,营养健康知识水平低于城市老人。目的了解江苏溧水农村老
新疆地区盐渍化土壤的面积比重很大,会造成土地荒漠化和土壤土质退化的严重后果,也会对新疆绿洲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对适合在盐渍化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