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缺水型国家,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也在我国各城市愈演愈烈。如何在雨季做好雨水疏导,在旱季进行雨水利用,开发新型水资源,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绿地规划重视绿地的景观效果和物种选择等外在表现形式,忽略其调蓄雨水、遏制城市无序扩张等的内在功能,造成绿地功能的缺失。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一套基于低影响开发(LowImpact Development, LID)理念的绿地规划方法,完善绿地功能,将城市绿地与地表水体、市政排水管网连通为一个有机整体,协同进行雨水管理,通过合理的绿地规划,减小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为我国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规划思路。本文通过对现有LID技术的梳理,对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技术,如雨水花园、屋顶绿地、植草沟等进行了总结,概述了各自的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多项LID技术联合使用时,应按照收集入渗、输送、净化、储存的顺序依次建设,并与绿地规划结合,在削减城市径流、净化雨水水质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基于LID理念的绿地规划是一种在绿地规划之初就将完善绿地功能,发挥绿地雨水管理作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作用的思想融入其中的规划方法,在规划时将减小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削减城市雨水径流和净化雨水水质作为城市绿地规划目的之一。相较于传统绿地规划,基于LID理念的绿地规划在指标体系中增加了控制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和雨水水质的指标。规划方法包括现状分析、划分生态单元、区域径流系数调整、LID技术实施等步骤。使用LID理念进行规划的城市绿地,在功能上更加全面,景观效果更加自然,建设成本更加低廉,而且降低了人来开发活动对城市水文状态的影响。以成都天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案例,应用基于LID理念的绿地规划方法对天府新区的生态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研究。结合规划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双掌指交叉”的生态格局,测算出新建湖泊22.57km2和全区绿地453km2的绿地系统面积,确定了区域水系布局和绿地布局。在兴隆湖生态示范区规划中,运用基于LID理念的绿地规划方法,削减了5年一遇24h降雨时径流量的50%,并对各种LID技术做了集中展示。该规划方案的实施,表明了基于LID理念的绿地规划方法的可行性,也对其他绿地规划项目有一定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