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潮模型中风应力拖曳系数的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热带和亚热带风暴)和气压骤变,所导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它与天文潮相互作用,使水位暴涨,甚至海水漫溢而造成严重灾害。我国是风暴潮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沿海地区经常受到西太平洋台风的侵害,造成了人员与财富的大量损失。因此,研究风暴潮的活动规律及特征,掌握风暴潮的诱发因素,及时、准确地对风暴潮做出预报,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风暴潮的形成中,风应力起决定性作用,风应力拖曳系数决定了气-海动量传输率。因此,对风应力拖曳系数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在风暴潮的数值模拟中,风应力拖曳系数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整个计算海域中风应力拖曳系数取为常数;第二种,依照经验公式计算风应力拖曳系数,并有学者先后给出了各种形式的、与风速线性相关的表达式。将风应力拖曳系数取为常数或者依照经验公式计算风应力拖曳系数在模式中比较容易实现,但模拟精度不能令人满意,并非最好的选择。本文借助伴随同化方法,利用实测水位资料,对风应力拖曳系数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作了反演研究。此方法假定风应力拖曳系数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即在模拟海区中均匀选取一些独立点,利用这些独立点的风应力拖曳系数线性插值得到全场的风应力拖曳系数。文中采用五种不同的方式处理风应力拖曳系数,分别模拟了7203、7303和8509号台风风暴潮:1、风应力拖曳系数取为常数;2、依照Smith公式计算风应力拖曳系数;3、依照Wujin公式计算风应力拖曳系数;4、在计算区域内,每个1°×1°的小区域选取一个独立点(共128个点), 5、每个0 .5°×0.5°的小区域选取一个独立点(共486个点)。后两个实验,任一格点的风应力拖曳系数,均由这些独立点的风应力拖曳系数经线性插值得到,利用伴随法优化独立点的风应力拖曳系数,进而优化全场的风应力拖曳系数分布,提高风暴潮的模拟精度。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空间分布的风拖曳系数得到的模拟结果明显优于将风应力拖曳系数取为常数和依照经验公式计算风应力拖曳系数时的模拟结果:其中7203号台风风暴潮的绝均差分别由采用常数时的22cm、采用Smith公式时的25cm和采用Wujin公式时的25cm下降到16cm(实验4),下降幅度分别为27.3%、36.0%和36.0%,这表明,空间分布的风应力拖曳系数可以有效减小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之间的误差,提高风暴潮的模拟精度。2、8509号台风风暴潮,实验5的绝均差略高于实验4,表明,选取独立点时,并非越多越好;3、对反演得到的风应力拖曳系数的分析表明:海岸线曲折的海域(如渤海和北黄海)风应力拖曳系数较大,开阔海域(如东海)的风应力拖曳系数较小。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变迁,构成了认识和理解当前中国青年现象与青年问题的重要背景。这种社会变迁主要在四个方面对青年一代产生重大影响:第一,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
<正>提起老一辈画家莫朴,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创作的大批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如《清算》、《入党宣誓》《、南昌起义》等。这些作品一方面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近现
以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为例,以黑油物理模型为基础,利用PIPERFLO软件,分析了不同压降计算模型、起输温度、气体流量及总传热系数(K)对海底多相流混输管道压降计算的影响。用
以陆丰13-1油田恩平组储层为例,基于HHT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内构建了深层储层沉积模式,结合地震反演、井控地层切片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开展了沉积微
八仙传说故事由来已久,至明代中期定型为由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组成的神仙群体,其传说与流变具有复合型文化内涵。八仙故事属于
近几年,互联网获得了快速发展,据相关统计,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约7.01亿,手机网民约6.56亿,域名总数3690多万个,CN域名数量约1950万个,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
"知人论世"在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经历了不断地衍变与发展。它有着自身存在的文学理论依据,也在漫长的批评实践中证实了其有效性。但20世纪以来,随着文学
煤炭开发和加工转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山西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过度开采造成了山西煤炭产能过剩、煤炭储量下降;而过分依赖煤炭工业导致山西产业结
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今天,农村教师的生存现状不仅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生存质量,也将关系到农村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素质。由于过高的社会期望、新旧观念的冲突、不尽合
本文通过对日本中小学在“减负”过程中出现的“学力低下”、教育质量下降等现象的剖析,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并提出对我国中小学生“减负”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