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商业利用的法律规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个人信息作为大数据分析的原材料,商业利用价值逐渐显现,个人信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商业利用既包含着经济创新的契机,也为个人信息不合理利用致使主体隐私权益等遭受损害提供了可能。虽然目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侧重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但大数据时代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几乎丧失控制权能,既有的法律规制框架既不能有效规制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也无法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所以,本文旨在完善既有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相关法律框架,在促进个人信息商业利用的同时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以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商业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出发点,探讨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标准,分析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的区分,明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商业利用的可能。个人信息与个人隐私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个人隐私重点强调私密性,保护隐私利益,而个人信息重点强调识别性,要规制个人信息的利用。因此,不可将个人信息纳入隐私权保护范围之内。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价值密度低、可再分析利用、具有公共属性等特征显现出其具有商业价值,这为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提供了可能。其次,论述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商业利用相关法律规制面临的困境及造成困境的原因。梳理我国目前个人信息商业利用法律规制的立法状况,描述知情同意模式和目的限制原则的实践情况,进而分析以可识别性界定个人信息导致的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边界模糊等困境。综合来看,传统知情同意模式在大数据时代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目的限制原则则阻碍了个人信息的流通利用。隐藏于个人信息商业利用困境之下的,是受个人控制论的影响和对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忽视的深层原因。再次,分析欧盟和美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立法的先进成果,一方面,通过梳理欧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相关概况,可以看出,美国注重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价值,采用了分散立法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规制模式,而欧盟则以人格权保护为基础,重点保护个人信息之上的人格尊严和自由,采用统一立法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欧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个人信息立法新发展,即《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和《消费者隐私权利法案(草案)》中的新举措,特别是“风险”和“场景”理念,可以发现西方在个人信息利用方面已经开始采用针对性措施。这些立法模式和新的法律规则,对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信息商业利用法律规制的建议。一是应重新思考和定位我国的个人信息商业利用法律规制框架,将规制的重心从对个人信息的收集阶段转到利用阶段,引入隐私风险评估机制作为衡量个人信息商业利用产生隐私风险程度的标准,并在动态场景中界定个人信息,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可识别性标准。二是将信息主体的消极同意作为“同意”的主要方式,利用隐私风险评估机制以“风险限定”取代“目的限定”,重构目的限制原则。三是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律规范不完善的情况下,关注国家技术标准,提供个人信息商业利用的技术路径。总之,通过多重法律手段的作用,争取实现个人信息的充分利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双重目标。
其他文献
开展公民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行为对公民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政府应当把公民教育放到社会发展的总规划中,引导公民教育更好地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政府在学校教育中发挥
伴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技术水平,技术并购成为企业获取技术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捷径。经济全球化为企业进行海外技术并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
最近几年,石墨相碳化氮(g-C3N4)被认为是较好的光电转换材料之一,因为其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的二维平面结构,适用于光催化应用的能带间隙以及良好的稳定性。同时,普遍使用的块材碳
本文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结合TPP公布文本中对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措施对TPP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比较分析了TPP条件下RCEP和亚太自贸区商品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果。
氢气是一种高洁净、高能效的新型能源,其利用价值逐步被世界各国重视,这极大促进了制氢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工业制氢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物理化学法,一是生物法。其中,物理
目的:观察大剂量冬凌草按体表面积给药联合优福定口服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6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0例予冬凌草每日359/Ⅲ煎服,优福定6~12片分3次口服;
<正>环境人像简单的说就是人物和环境的融合。如何做到恰当的融合呢?1.主体要和环境融合,但要从背景中剥离出来环境人像设计的主题(如:时间感和空间感)需要主体和环境很好融
传统住居承载着人们内心对理想家向往,无论游牧民族聚落还是农耕民族聚落,他们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正在被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利益至上的精神所取代,我国的传统住居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从古至今的历史记忆。在闯关东、辽西走廊、民族融合等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下,关外建筑文化在中原建筑文化的作用下逐渐演变而呈现出趋同的态势。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下,结合传播学的理论,运用类比的手法,以辽西滨海传统住居为研
民间文化是大众的、生活的、世俗的文化,与劳动者的生活密不可分。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迎合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中国民间美术种类众多、寓意深刻、
荀子作为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特别重视对于政治伦理哲学的讨论,并提出"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在其哲学体系中,有关"素位"思想的论述具有鲜明特色。荀子继承与发展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