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词选》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选》由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编订,自1923年开始编选至1927年出版,历经三年。《词选》自出版之初,就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并在词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本《词选》产生于新旧词学的交替时期和文学革命的背景之下,表现出了新时期的审美倾向,承载了宣扬白话文学运动的使命。这本《词选》是胡适词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胡适通过这本《词选》建立起了一套新的词学研究框架和词学认识观念,使词学研究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对这本《词选》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这本《词选》。通过对于它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之后新的审美倾向和词学发展进程。本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研究胡适的学习经历和治词经历、《词选》的编选背景以及胡适编选词选的动机和《词选》的编选的过程,对《词选》的情况进行大致的梳理和认识。第二章是对《词选》编选体例和选词标准的研究。《词选》的全书书写均采用白话形式和新式标点,这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它的注释不多,只是便于读者更好的阅读,注解了些许方言、文法和典故。胡适的选词标准也表现出了新时期的新特色:语言的明白清楚和情感的真挚是他选词的先决条件,词的意境和品格是他选词的最高标准,他还反对词作重音律、多用典以及堆砌,并且他选词多取小令而少取长调。第三章研究胡适的词学观。主要通过整理胡适的留学日记、演讲、发表的文章以及他出版的《白话文学史》以及《国语文学史》等书所表现的词学观点和《词选》中所体现的词学观来研究。第四章研究《词选》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相继出版印行了四种版本的《词选》,为《词选》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关于《词选》的接受,可分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四十年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接受特点。
其他文献
幼儿教师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语言学科,幼儿教师职业口语素养对中职幼师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有机构建口语教学的内容体系、适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灵活选择教
本论文以锡勒图库伦寺庙传说为主要研究对象,解析锡勒图库伦寺庙传说的文本,变体,进而总结传说的变体,对传说的变体进行母题分析并研究锡勒图库伦寺庙传说的历史根源,宗教习
《文微》是林纾古文理论著作之一,其主旨在于“明文事之纲领,品文事毛目”。前五篇“通则”、“明体”、“籀诵”、“造作”、“衡鉴”为文之纲领,涉及古文的实质与原理,文体要旨
精益思想来源于精益生产方式,而今又逐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各种管理领域,成为一种普遍的管理哲学。本文在阐述了精益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精益思想的五项原则应用到企业人力资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作为首要问题被提出,学生只有对学习表现出趋向、喜爱、接受等主动性,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企业竞争十分激烈,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领域不断多样化,企业财务活动极为复杂。因此,只有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才能使信息使用者
蓝怀昌写作了瑶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其创作成果丰硕,成就不凡,在瑶族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影响。蓝怀昌小说中的自然书写,体现了深深的山林情结,表现在早期的中短篇小说里
“原生态”一词是在中国独特而具体的语境中产生的本土词汇。本文首先在文学批评视域中对于“原生态”概念的发生、发展进行梳理,并给出“原生态”概念的理论依据;而后,通过对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数形变换的产物。数形转换可以使得抽象的数学语言、复杂的定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结合,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轻松解决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由
嘉靖时期是明代内阁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张璁是这一时期内阁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世宗在大礼议中建立起了特殊的关系,对在皇权许可范围内提升内阁的地位和扩大内阁的影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