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阳明腑实证的分类证治规律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伤寒论》阳明腑实证作为阳明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阳明病中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并涉及多个方证,然而张仲景对阳明腑实证分类的叙述过于简略。虽然经历了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但是对于其分类的依据至今仍旧存在分歧,尚无统一的观点,故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及原文,分析、归纳、总结其分类的原则,揭示其分类的依据及证治规律,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1.广泛收集文献资料,梳理历代医家对阳明腑实证分类的认识观点,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其中符合仲景原文思想的观点。  2.研读原文:梳理《伤寒论》阳明腑实证相关的原文,探讨其分类的依据,验证相关观点,并分析比较其证候、病机及方药配伍规律。  结果:  1.在分类方面,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和少阳阳明分类与阳明腑实证的成因无关:①从太阳病转属的阳明病,不单纯是太阳阳明脾约证,也有属于正阳阳明的调胃、小承气汤证;②自发的阳明病中亦有太阳阳明脾约证和少阳阳明大便难证。③少阳阳明无少阳病的脉证表现。  2.在证治方面:①正阳阳明是阳热最盛的腑实证,根据其热和实的关系,又可将其分为:初期燥热初结而未实的调胃承气汤证,中期小热小实的小承气汤证,后期大热大实的大承气汤证;②太阳阳明是阳热较多的腑实证,同时津液不足,用麻子仁丸治疗为主;③少阳阳明是阳热最轻的腑实证,主要是因津液不足,不能濡润肠道,导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故以导下法治疗为主。  3.区别三承气汤证的两大要素是热与实,其应用要点是:把握使用时机、区别病机差异、动态调整用量、严格掌握煎服法。  结论:三阳阳明分类依据是阳明腑实证的阳热多少,其中太阳阳明为阳热较多的脾约证,正阳阳明为阳热最盛的三承气汤证,少阳阳明为阳热最轻的导下证。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艾灸大椎与悬钟配合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观察于2010.1-2010.7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针灸科完成。60例研究对象根据症状、体征
目的:探究儿童高原性心脏病非急性期常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儿童高原性心脏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借鉴。  方法:将纳入标准的文献采取回顾性分析,对2017年2月至7月就诊于西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