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3年国家批准部分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今天多数部属和省属重点院校都已经拥有不同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已经成为高校体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1年教育部的《进一步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建议》(讨论稿)中指出“学校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不仅要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国内外的体育比赛,推动学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而且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丰富校园文化”。可以看出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对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目标是十分明确的。高校在办高水平运动队中田径项目是重中之重。全国田径高水运动队已达到百余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十项全能是已达到全国水平的重点项目之一,但整体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查阅、收集1990—2005年间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研究动态,调查专业队运动员和高校运动员训练现状、训练水平、训练内容等指标,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高校十项全能运动员和专业队运动员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其具体表现为: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使运动的选材不具备广泛的选择条件,整体训练时间偏少,训练不系统;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偏小,完整技术训练比专业队运动员明显偏少,难以达到更高的运动水平,而且高校尚缺乏高水平教练员;大学生运动员参赛、竞赛制度不健全,参赛次数较少,难以达到积累经验,以赛代练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专业队十项全能运动员和高校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分析比较,提出以下建议,以便为提高高校十项全能整体水平提供借鉴:1、解决学训矛盾、保证训练时间。2、合理选材、科学安排训练方法和手段。3、加强技术理论学习。4、均衡发展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体能、技能等各项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地参加训练,才能预防伤病,使训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