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级硫酸锰制备中钙、镁离子去除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b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池的需求量迅速增长,作为新能源电池合成前驱体的电池级硫酸锰的市场需求量也急速增长;电池级硫酸锰的制备是以工业级硫酸锰为原料,通过不断除K+、Na+,重金属离子和Ca2+、Mg2+达到电池级硫酸锰的标准;其中钙、镁离子的去除是制备电池级硫酸锰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制备电池级硫酸锰技术路线中除钙、镁离子的工艺是复杂的、高能耗的,没有经济可行性大批量的生产线。
  本文以工业级硫酸锰为原料,采用化学预处理和化工过程强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制备钙、镁离子达标的电池级硫酸锰材料。主要思路如下:第一是把钙、镁离子从硫酸锰溶液中除去;第二是把钙、镁离子留在硫酸锰母液中,把不含钙、镁离子的硫酸锰结晶分离出来。得出本实验技术路线钙、镁去除率分别达到91.6%和95.7%。研究结果主要如下:
  ①化工预处理工段,用物质A做过滤介质,可以有效滤掉硫酸锰溶液中不溶、微溶的极细状钙、镁絮状物;物质A作为过滤介质的除钙、镁机理是:除了具备金属矿物的微溶性的化学活性作用、矿物孔道的过滤性作用和强有力的自然表面吸附作用外,还有物质A是两性氧化物,存在对应的BaAO3或者SrAO3这样的钙钛矿结构的形式;研究发现Ca、Mg、Ba、Sr元素处以同一主族,根据同质类现象,可使Ca2+、Mg2+形成Cax[A]y、Mgx[A]y形式结构。通过对过滤后的A做XRD分析:发现过滤后的A渣中存在Ca[A]、Mg[A]的共生形态。
  ②重结晶过程中加入复合络合剂B和C,能与硫酸锰溶液中钙、镁离子形成稳定的钙、镁络合物,使其留在母液,有效分离得到钙、镁离子较少的硫酸锰晶体。本工段的实验参数是蒸发结晶温度是100℃,复合络合剂中B和C的比例为2∶1,复合络合剂的第一次加入量是0.75g/L,第二次加入量是0.15g/L。
  ③复盐离心工段加入物质D后与离心分离相结合,Ca2+、Mg2+以CaSO4?2H2O、MgSO4?7H2O形式伴随者沉淀分离出来,可以有效降低硫酸锰溶液中钙、镁离子含量,物质D所引入离子以沉淀沉积下来,不会引入新的离子;部分锰离子形成三氧化二锰。再用硫酸溶解回到电解液,循环利用。复盐离心工段的工艺参数是物质D的加入量使硫酸锰溶液pH为7.0以上,反应温度是60℃,离心分离的条件是离心速率在10000r/min下离心时间大于25min。
  ④本文中除钙、镁离子的技术工艺简短,能耗低,经过放大性实验得1次化工过程强化过滤,2次重结晶,1次化学预处理,可使工业级硫酸锰中钙、镁离子含量达到HG/T4823-2015《电池用硫酸锰》标准要求。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导致水源水体中蠕虫大量孳生繁殖。当蠕虫随源水进入水厂后,由于其伸缩钻行能力较强,可以穿透整个净水工艺,引发供水水质水生生物和微生物安全风险。条件适宜时,蠕虫还可在净水工艺中大量孳生,进一步加剧蠕虫污染风险,其中BAC工艺由于炭层溶解氧和微生物丰富,孳生现象尤为明显。  本文从净水工艺蠕虫的现场调查入手,首先对净水工艺蠕虫优势种属及其来源、污染类型进行了分析,之后以南方
学位
既有结构材料强度的统计推断是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中的一项关键工作。目前的统计推断方法——区间估计法主要是建立于概率推断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讲它并不适用于对既有结构材料强度的推断,因为既有结构当前时刻的材料强度是客观上完全确定的量,不是随机变量,其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主观方面。  论文将针对目前既有结构材料强度推断方法在理论上存在的缺陷,利用信度理论研究回弹法、钻芯法检测推断混凝土强度的新方法,主要研
学位
大量地震记录表明,在同一次地震中,地表各处的地震反应各不相同,即使相距仅几十米,振动的相位、幅值和频谱特性也不尽相同,其空间变化十分的复杂,对于大跨度结构,若仍然采用一致输入进行抗震分析可能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本文以一个两跨三支座的大跨度模型为背景,在推导其动力反应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应用小波分解将5.12汶川地震波分解为相邻频带的互不重叠的小波分量,以分析行波效应下框架结构的动力反应。结果表明,地震
学位
生态复合墙结构是一种节能保温、耗能减震、施工快捷、经济实用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地震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而结构抗震设计及其理论分析一直都是许多研究学者所关注的研究课题。目前有关生态复合墙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刚性基础之上,把上部模型与底部桩基模型分开计算,并对其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而在实际工程中,上部结构与土的动力相互作用对整体结构地震反应有很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球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但型钢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一般人气环境下,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型钢一旦发生锈蚀,不仪降低州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还易引发应力腐蚀,因此,型钢混凝土结构一旦出现耐久性问题将可能出现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还要大的影响。  本文基于弹性理论,分析了锈蚀型钢与混凝土交界面的粘结滑移性能,分别建立了界面滑移、界面滑移应变和轴向力的微
学位
多年来,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如建筑物的高土石坝、高速铁路路基及处理软弱地基的砂石垫层等。对于砂砾石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分析时不能仅单纯地考虑砂砾石与结构的特性,必须重视砂砾石料与结构之间接触界面的力学行为。在接触面除了力的传递,还会产生相对位移等非连续变形行为,因此,需要正确地描述土与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和合理地设计,避免因相对位移过大或应力集中而导致结构物丧失承载
学位
节点在结构中起着传力枢纽的作用,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钢结构尤其如此。在传统的钢框架设计中通常将粱柱节点视为刚性节点或者铰接节点,事实上大部分梁柱节点的性能是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属于半刚性节点的范畴。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点真实的半刚性性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研究。  腹板双角钢连接是一种典型的半刚性节点,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关于强轴方向的,而弱轴方向的
学位
强夯法DCM(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又称动力固结法,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对进一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强夯法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因此强夯法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土性的场地,但是对于其用在沙漠地区还是处于初探阶段,本文的研究价值也就在于此。  本文针对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成为近些年工程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基坑规模和深度越来越大,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越加复杂,对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长春火车站北广场基坑工程为例,展开对深基坑及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特性的动态分析。  论文通过对基坑不同位置处护坡桩和支撑内力,以及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的监测,得到了支护结构内力及结构变形随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变化情况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以其对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组合楼板中的钢板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粘结滑移,使其实际承载能力远小于理论计算值;另一方面,混凝土和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退化较快,使得组合楼板的承载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迅速降低。因此,剪切粘结承载力和耐火性能就成为了组合楼板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  针对我国DWYX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