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部门,金融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与延伸作用,不仅为经济运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金融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金融深化的实质在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1978年以来,我国金融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金融品种逐渐多样化、体系逐渐成熟化、货币化比率不断提高、市场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二元结构”日益凸显,成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桎梏。本文拟以金融深化的视角来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旨在分析其影响机理,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金融深化和收入分配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论文采用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体结构如下:本文首先采用前人的指标体系,对我国金融深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现状分析,了解其特征。与传统金融理论相比,我国的金融深化进程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相悖之处,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金融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波浪型”特征,目前,“二元结构”形势严峻。其次,在金融深化绩效分析的基础上,以拉姆齐模型为依托,本文对金融深化对居民收入的重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金融深化会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同时,通过“金融深化→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传导机制,构建出相关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证明伴随着我国金融深化的演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确日益增大。再次,在现状及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到金融体制内部找到存在的问题: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呈现出金融资源(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配置不平衡、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及金融工具不够丰富等特征,阻碍了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并作用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组织垄断化,管理落后,无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最后,基于金融视角,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努力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推行农业保险和农村新型社保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