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世界女性”被建构为一个“无权的”同质团体,作为殖民关系的一种,它经常被认作为某一特殊文化和社会体系的潜在牺牲品。后殖民女性主义是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后殖民女性主义结合了对女性主义的思考以及对殖民理论的批判,它要挑战的是西方话语下对第三世界女性形象的歪曲。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看女性受压迫不仅是因为她们是被殖民地人民,还因为她们是女性。本文依托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将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雪花秘扇》和澳洲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作品《井》进行平行比较研究。从斯皮瓦克“他者”的理论背景下,以被边缘化的女性的视角探讨不同阶层的第三世界女性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被边缘化的身份危机的产生原因和自我社会身份重建方式,以及边缘化他者女性如何在霍米巴巴式的第三空间中消解殖民二元对立模式,解构父权帝国霸权,获得心灵上的解脱。乔利和邝丽莎通过解构父权帝国霸权,重新建立了全新的动态殖民话语机制,重构出了一种异质的、流动的、协商的、混杂的社会身份,使女性被压迫者实现了被殖民者权力话语的言说。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井》和《雪花秘扇》的女性主人公成为社会边缘化他者的直接体现----结成女同关系。《雪花秘扇》的主人公雪花和百合是基于姐妹情谊下的老同关系,《井》的主人公海斯特和凯瑟琳是基于主仆关系下的同性恋关系。第二章探讨了女性成为社会边缘化他者的根源---来自父权帝国霸权的压迫。两部作品中两对被边缘化的女性就是被殖民者,而以父权为代表的帝国霸权就是殖民者。第三章探讨治疗失语,重拾自我身份的途径。《井》和《雪花秘扇》中两对女主人公分别用杂糅身份来构建男性化的自我和模拟身份来躲避父权现实,实现暂时的自由。通过平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部作品在女性主体性表达上存在互通性,她们都描摹并体察了第三世界殖民地女性在父权帝国霸权下的被社会边缘化的困境,并寻找到在父权霸权和殖民地压迫下自我治疗失语,重新寻回自我身份,从而从被边缘化走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