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打开话语权垄断的闸门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s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客”这一互联网上新兴并快速发展的个人出版形式,已经成为传播学界和互联网业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从2003年“木子美”事件对博客在国内发展的推动,引发了对于博客自身特点和影响的思考。2004年的“盛大收购新浪股票”事件中,“博客中国”网站表现出与传统新闻媒体迥异的报道特点和思路,标志着“博客新闻”这样一种方式已逐渐成熟。博客对于互联网普通网民的意义何在?博客对门户网站会造成什么影响?博客与传统新闻媒体又处于什么样的复杂关系当中? 本文首先回顾了博客在国外产生的思想萌芽和技术保证,并对一系列推动博客迅速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进行了总结。1994年1月,以公布其个人收集的各种地下秘密链接为主要内容的“Justin’s Home Page”,可以看作最早的博客网站之一。1999年,Pyra Labs的公司开发出一种名为Blogger的软件,使互联网用户摆脱了HTML计算机编码对个人制作网页的桎梏,极大地降低了个人网页制作的门槛,从而使普通互联网用户成为博客的技术障碍得以消除,博客的发展进入一个向互联网大众普及的阶段。 博客通常是指通过网页和网站链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不断更新的个人化信息发布方式。博客为人们提供了最具影响力的交流互动平台,因此被视为继Email、BBS、ICQ之后新兴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但博客与以上三种网络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互联网上的个人出版形式。面对各个综合性门户网站的强势地位,博客走出了一条小众化、专业化的道路,互联网的架构因此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以1950年-1999年的《人民日报》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报道为分析蓝本,对五十年来每个阶段的妇女节报道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中国当代妇女报道的历史变迁轨迹,并运用政治学、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党报,其势在必行的全方位改革自然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热点。文化是个意义十分广泛的范畴,对文化报道的界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
期刊
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社会利益冲突加剧,多种社会矛盾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凸现。在社会思想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的现状下,仅仅依靠正面宣传是不够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批评,需要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