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磁性薄膜的电化学制备、表征及其磁性能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前一部分采用控电位双脉冲技术,在P型单晶硅(111)面上电沉积制备了一系列的[Co(1.5nm)/Cu(t)]100(0.9nm<t<4.5nm)多层膜。采用四探针法测试了Co/Cu多层膜的巨磁电阻(GMR)性能。研究发现镀液中添加微量的CrO3能显著提高多层膜的巨磁电阻值。选取不同铜层厚度的多层膜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当铜层较薄时,退火后多层膜的GMR值迅速降低,而退火对Cu层较厚样品的GMR值的影响要较为复杂,这被认为是出现了Cu-Co颗粒膜结构。本论文后一部分采用恒流电沉积方法,接着在半导体硅片上制备不同组分的Cu-Co颗粒膜,并对其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制备态各样品的巨磁电阻值均比较小。正交实验得出450℃为最佳退火温度,最佳退火时间为一小时。颗粒膜巨磁电阻值随Co浓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镀层组成为Co20Cu80时,450℃退火后得到最大巨磁电阻值为8.21%。当Co浓度大于40%后,由于阈渗效应,GMR值急剧降低。XRD测试结果表明,在研究的钴浓度范围内,制备态样品形成了单相亚稳态面心立方结构,并以(111)面为择优生长面,当镀层组成为Cu80Co20时,(111)面的择优取向系数达到最大。制备态样品的晶格常数随Co浓度的增大近似遵循线性规律变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面间距和晶格常数逐渐增大。600℃退火后样品的XRD谱图中开始出现金属Co的衍射峰,700℃退火后(111)和(200)面分别分离成单金属Cu和单金属Co的衍射峰,相分离完全。700℃退火后Co20Cu80样品的TEM测试得出:SAED结果为一系列的衍射环,表明薄膜为多晶结构; 暗场像图中得到析出的金属Co颗粒镶嵌于薄膜中,颗粒平均尺寸为5-20nm。制备态Co20Cu80样品的磁滞回线接近于超顺磁性物质的磁滞回线,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矫顽力、剩余磁化强度、饱和磁化强度等参数逐渐增大,发生了从超顺磁性到铁磁性的转变。对磁化强度的计算结果也证实了退火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其他文献
会议
会议
PbTiO3以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但用传统固相法制备的PbTiO3陶瓷存在着纯度低、强度小、易粉化、导电性差等诸多不足,限制了PbTiO3陶瓷的应用。本研究针
会议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作为自然界和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基本过程之一,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是有机光物理、光生物学与光化学的研究重点。邻羟基-亚胺基片段是能发生ESIPT反应的典型化学片段之一。通过在π共轭片段上引入化学共价键扩展分子的结构,以提高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的效率,然而有一种说法认为随着分子大小的
会议
在难度较高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导研式教学”在教学中的效果比较好,也被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旨在运用好导研两个字,让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
会议
钨基催化剂体系由于其高效率和高选择性广泛应用于多种催化反应,而钨酸钠(Na_2WO_4?2H_2O)作为典型的多酸盐由于其廉价易得,在醇的氧化及烯烃的环氧化反应中备受关注。温敏性水凝胶由于其特殊的三维网络结构以及可控的疏水微环境,通常可以作为催化活性中心的载体,改善反应物/底物在水-有机两相中的传质。另外可以通过转变温敏性水凝胶的亲疏水性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本文以温敏性水凝胶为载体,利用一步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