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谱影像特征提取与半监督分类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5426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成像光谱技术的发展,高光谱遥感影像在目标探测、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灾害监测、精细农业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提高高光谱影像智能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分类有效性和精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光谱卫星的相继研发并发射成功、无人机的普及,使得航空遥感逐渐走入普通大众的视野,高光谱遥感数据获取越来越便捷,渠道更加丰富,时间周期也大大缩短,为高光谱遥感影像行业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目前大多数高光谱分类方法主要以基于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空谱融合特征为主。基于光谱的分类将高光谱数据视为一种无序的待分类数据集合,而忽略了高光谱影像的“图谱合一”性,高光谱影像的每个像元都是二维空间中有序排列的特殊数据集合,而非杂乱无章的随机分布,这种有序排列的直接体现就是影像的二维几何空间特征。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影像中目标形状、结构等空间信息越来越丰富。将空域信息引入到高光谱影像分类中来,结合光谱和空间特征进行分类,对有效地提升高光谱影像分类精度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特征融合后的数据由于提高了特征维数,进一步增加了分类开销。特征提取(包括光谱、空间特征提取)是解决高光谱分类维数灾难的一个有效途径,而现有的光谱特征提取主要集中在低层视觉层面,与人类视觉理解存在一定差距。高光谱遥感影像的空间结构特征越来越丰富,基于形态学空间特征提取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而备受欢迎,但其缺点是特征提取时受参数影响较大,具有一定不确定性。高光谱的有效分类通常需要大量标记样本,而标记本获取成本较高,增加了分类的难度。为了在标记样本有限条件下高效地进行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本文从高光谱数据特点出发,对光谱、空间特征提取和半监督分类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光谱特征提取,只需将原始光谱数据直接输入到深度网络中,卷积层和池化层交替连接,模拟复杂的大脑视觉皮层,前一层神经元的输出作为后一层的输入,每层应用多个不同的滤波器,得到若干个特征,然后最大池化各个特征,再将所有特征拼接成一个特征向量,即为最后提取得到的高层特征。与人类视觉的抽象化类似,提取的高层特征区分度更高、表达能力更强。实验验证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光谱特征提取的优越性。(2)提出了基于多尺度-多结构元素级联重建的空间特征提取,综合不同形状结构元的特征,避免单一结构元形态学操作提取到的形态学空间信息单一的情况。利用不同步长大小的结构元素依次对影像进行形态学变换,连续使用尺度递增的结构元素进行测地和重建操作,来提取影像中结构的大小和对比度。对不同类型地物,采用不同结构元抽取出最有用的特征,为后续分类提供有效数据支持。(3)针对分类过程中所用特征和分类器数量的不同,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半监督分类算法,分别是基于单特征单分类器的半监督分类、单特征多分类器的半监督分类和多特征多分类器的半监督分类算法。对于单特征单分类器,通过修改置信样本选取规则,优选高置信度样本加入训练集以增加更多的有用信息;对于单特征多分类器的半监督分类算法,利用三个不同类型分类器,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策略优选高置信度样本,对其进行数据剪辑后加入训练集,通过自动化方式结合主动学习修正误分类样本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对于多特征多分类器的半监督分类,本文只考虑特征数量为2时的情况,放宽传统协同训练对充分冗余视图的强约束条件,根据提取的光谱、空间特征分别训练分类器,不断将两分类器预测结果一致的样本作为高置信度样本分别加入各自训练集,直到两分类器再没有预测一致的样本,再将空间、光谱融合后进行分类。研究高光谱遥感影像半监督分类算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无标记样本的有用信息提高分类能力,减轻标记样本数量有限情况下高维样本分类容易出现的Hughes现象;另一方面,克服了现有半监督分类算法用于高光谱影像时的若干问题,使高维影像数据在标记样本有限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分类性能。(4)以ROSIS Pavia University城市地表覆被和Salinas精细农业两种典型高光谱遥感影像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对本文所提出的光谱、空间特征提取方法,和半监督分类进行了实证,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四庫全書》在編纂過程中形成了多種提要,其中包括各分纂官撰寫的分纂稿、抄錄於《四庫全書》各書之前的書前提要,以及獨立成書的《四庫全書總目》(後文簡稱《總目》)等。從最初擬寫分纂稿到最後審定《總目》,前後長達二十餘年。在此期間,《四庫全書》歷經抽換、增補和復校,四庫提要也相應進行地了反復修改。於是,這些形成於不同編纂階段和不同版本的提要在文字、內容或體例上產生諸多差異,引發學者的大量關注。以往的四庫
学位
本学位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起源于经典抽象代数的拓扑群可约性问题.关于该问题著名拓扑学家Arhangel’skii和Tkachenko在专著[4]中提出了一个公开问题.对于离散情形,我们证明了整数群是可约的,否定回答了该公开问题.对于非离散情形,给出了若干类可约拓扑群,特别证明了实数加法群以及有理数加法群关于通常拓扑均是可约的.本学位论文的第二部分研究群拓扑格的gap问题.设G是一个抽象群,G上的所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动词在体范畴的实现差异及其背后的语义动因,重点研究了持续体、完成体、经历体和短时体这四种体中的动词语义递差。基于事件语义学与事件结构理论,吸收了 Croft(2012)提出的动词体貌语义特征二维分析框架思想,本文提取出十五组动词语义特征变量:[±起始][±终结][±持续][±反复][±增量][±方向][±可逆][±瞬间][±固有][±静态][±结果][±生命][±可控][±自主
当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强降水、温度升高、荒漠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全球粮食和能源安全。作物生长模型作为模拟作物粮食产量和提供决策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到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用以探索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制定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作物生长模型起初是基于田间尺度开发和应用的,其对气候条件、土壤等自然要素均假设为均质的。而当作物生长模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应用时,空间尺度为区域甚至全球尺度,作物生长
20世纪下半期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研究范式不断变化,研究该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史学理论与范式转变,对我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两条主线展开。显性的主线是对20世纪下半期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历史演进过程的全面梳理和分析。笔者将关注美国传统高等教育史学、美国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和美国后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产生的社会和学术背景的探讨,着眼于分析20世纪下半期美国高等教育史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史家及
现代汉语协同句是根据句干的表达功能划分出来的一种句类。本文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充分而系统地分析了这种句类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对协同句进行明确界定,认为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协配施行或遭受某种动作行为,或协配处于某种状态,或协配具有某种关系的句子,其协同项不仅可以位于谓语动词之前,也可以位于谓语动词之后,还可以分别位于谓语动词两侧。它的主要特点是协同项的非单性和加合性
本研究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实验材料,研究植物内生芽孢杆菌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筛选到3株有较强线虫致死活性的内生细菌,经观察菌落形态,显微结构特征,16S rDNA和gyrB基因扩增及聚类分析,确定3株内生细菌分别为Bacillus cereus BCM2,B.cereus SZ5和B.altitudin
烟曲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腐生真菌,它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因其导致肺炎和侵袭性传播疾病,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越来越关注烟曲霉的毒力,许多证据表明毒力特性与真菌细胞表型变化相关。比如孢子的大小、菌丝生长速率、附着力、细胞表面的疏水性等。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正向遗传和反向遗传的方法,研究毒力相关基因。正向遗传我们通过利用农杆菌随机插入突变,并结合PCR技术确定AfcpcB这一基因;反向
本论文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的Hilbert—Huang变换(HHT)技术,对长江流域代表站的年平均径流量、月平均径流量、月输沙量以及对他们有重要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多尺度分析。首先我们对长江流域宜昌站、汉口站、大通站年平均径流量进行多尺度时间序列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线性预报模型;另外对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三个代表站(宜昌、汉口、大通)近60多年的径流量逐月时间系序列进行了多尺度特征分析,从而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