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傀儡戏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6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傀儡,是指以具有可塑性的材质制作而成,可以被外力操控而动的拟人形物。傀儡戏,是指傀儡师操纵傀儡,使之做出的体现他预定意图的表演。广义的傀儡戏包括以傀儡进行的歌舞、戏曲、百戏、仪式戏剧等。本文更多地采用其狭义的内涵,即以傀儡代言角色,进行一个既定故事的表演。我国的傀儡戏自汉代初现端倪,唐代渐趋完善,至宋代则呈现出大盛的局面。宋后,在戏曲的强势冲击下,傀儡戏盛景不再,但它并没有绝对地衰落,甚至消亡,而是依附于戏曲、民俗等载体之上,顽强地生存至今。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宋代傀儡戏。全文分五章:第一章讨论傀儡戏的源流。辨析前人几种傀儡戏起源观,提出自己的“民间游戏说”;并指出其形成于南北朝时期;以时间为序,简述中国傀儡戏由隋唐至今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梳理有关宋代傀儡戏的文献及文物资料,并逐条加以简评。拣摘相关史籍笔记资料二十九条;对十一种傀儡戏文物进行述评。第三章研究宋代傀儡戏的物理形态,论证杖头傀儡是由唐宋时的“磨合罗”演化而来;药发傀儡是以某种机械装置提供动力,在预设的轨道上表演预定动作的傀儡形态;肉傀儡是以小儿后生模仿杖头、悬丝傀儡而来,所以具有两种形态;影戏的远源是唐代的俗讲变文,于北宋初期逐渐成形,它与我国早期的“弄影巫术”并无关系,其本质上应是一种动画戏。第四章分析宋代傀儡戏的艺术形态以及繁盛原因。考证宋代傀儡戏可能采用的器乐、歌唱及剧本的文学形态;逐一分析政治、经济等可能造就宋代傀儡戏盛景的因素;指出鲍老的形象是由小儿或侏儒佩戴面具,模仿老年人的动作,主要特点是滑稽,戏剧的成分并不多。宋代人将鲍老归入傀儡的行列,说明当时傀儡戏已经非常深入日常生活,也可作为宋代傀儡戏繁盛的一个佐证。第五章探讨宋代傀儡戏与中国古典戏曲发生之间的关系。在对几种戏曲起源理论简要辨析之后,用一定篇幅对孙楷第先生所提出的“傀儡说”进行阐述、辨讹以及补正。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戏曲发生的时间和构成要素分别展开论述。最后以模式猜想的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我国戏曲萌芽于南北朝,起源于唐代,最终形成于两宋时期。应该从两方面来评价戏曲的形成,一是其艺术源头,分别可从其音乐、文学、表演等角度考得,是多元而不是单一的,宋代傀儡戏在其中地位重要;而将这些形式要素与内容要素综合在一起的客观条件,就是宋代文化市场的形成和不断的完善。
其他文献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传统检查方法是X线平片检查,但由于组织重叠及投照方位的影响,X线平片检查往往不能全面反映骨折形态,甚至造成漏诊.本文通过对19例胫骨平台骨
载流子迁移率高、形态稳定性好的电荷传输材料对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综合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第一章综述了用于OLED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用于OLED的
【目的】研究催芽天数(D)、赤霉素(GA)、油菜素内酯(BR)互作对秋作紫马铃薯种薯萌芽、田间出苗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黑美人’品种的原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裂区试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作家,老舍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幽默的讽刺、生动的描写和浓郁的地方色彩使老舍作品脍炙人口,并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仅《骆驼祥子》一书便有
米诺环素是四环素类中的一种广谱、高效抗生素,已广泛应用于尿路感染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将国产和日本产米诺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敏感甲
碳化硅具有低密度、高强度、耐腐蚀、抗热震性好等许多优异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工程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关于它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特性就是它的良好的微波吸收特性,是一种非常有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成倍增长,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口高度集中,管线的各种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图档管理维护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发展和地下空
保育猪的养殖在规模化养殖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养殖技术对猪的生长会起到直接的影响,同时还会间接地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是考虑到保育猪的养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
2019年,由自然资源部统一指导、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全国地下水统测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国情数据普查工作。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是全国九大流域之一,地
建国初期形成了海外知识分子回国的一个高潮,大批的海外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本文以海外知识分子为考察点,探究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