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戊菊酯经Tn细胞代谢前后结构的变化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RS)-α-氰基-3-苯氧基苄基(RS)-2-(4-氯苯基)-3-甲基丁酸酯),是一种广泛用于农林害虫和疾病传播媒介防制的II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很多昆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使得农药的用量大量增加,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然而,关于昆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制迄今仍不十分清楚。我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经氰戊菊酯处理过的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 , Tn)的细胞系,细胞内的P450含量增加,经蛋白组学研究显示,这些P450中为三种羟化酶。因此,我们假设:氰戊菊酯被Tn细胞得羟化酶催化羟基化后,使之水溶性增加,并改变了其与空间构象,不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产生了抗药性。本实验目就是为了验证经Tn细胞代谢后的氰戊菊酯的结构是否与我们的预测相一致。我们首先用浓度为12.5μM/L的氰戊菊酯处理Tn细胞12h后,回收昆虫细胞及其培养液,利用乙醚萃取法从Tn细胞及其培养液中提取氰戊菊酯及其衍生物,再通过硅胶柱分离纯化氰戊菊酯的衍生物。经1H-NMR,13C-NMR检测后,解析出氰戊菊酯衍生物的结构,由质谱分析确定氰戊菊酯衍生物的分子量,元素分析测定氰戊菊酯衍生物中的C,H,O,N含量从而对1H-NMR,13C-NMR解析出的氰戊菊酯衍生物结构进行确定。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氰戊菊酯经Tn细胞代谢后,氰戊菊酯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氰基被还原,苯氧基被羟基所取代。虽然,大量的研究发现,昆虫对化学杀虫剂抗性产生的主要机制是通过细胞内P450酶系的解毒体系实现的,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却展示了氰戊菊酯上的氰基被还原,使之毒性降低;苯氧基被羟基所取代,使之水溶性增加,以及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等。氰戊菊酯上的苯氧基被羟基取代即可能是羟化酶的催化的结果,也可能是其它水解酶水解的产物。因此,要想了解昆虫细胞对化学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具体机制,尚需大量的后续工作才能得出有用的结论。
其他文献
  由于清浑水的掺混,以及运动引起的漩涡扰动等因素,异重流交界面难以确定。而异重流交界面的确定,是进行异重流运动理论研究很重要的基础。以往对异重流交界面的划分方法,差别
会议
  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含沙量的沿程衰减是高含沙洪水输沙过程的显著特点,其本质反映的是河流沿程输沙不平衡向输沙平衡的发展过程。根据河流泥沙运动不平衡输沙理论得到的含
挤扩多支盘桩是一种变截面桩,首先是在等截面灌注桩桩孔成形的基础上,通过扩挤设备增设承力盘盘腔,然后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桩。因其具有承载力高、沉降变形小、经济效益高、适应
本研究以传统名贵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品种“碧玉钩盘”和“绿松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菊花不定芽直接再生诱导和根诱导的影响。优化了菊
大跨空间结构具有大空间、大柱网等优点得到了工程广泛应用,以空间结构形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网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5种试验设计方法在网架结构频率响应下杆件敏感性
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间,对长江支流清江一2级支流——叹气沟河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产量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基于生物
  特征粗糙高度是评估水流阻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特征粗糙高度在平原河流的研究中一般以几倍泥沙特征粒径值表示,但是山区河流由于其复杂的河床结构与微地貌特征尚未有明确的
2012年宁蒙河段30年一遇洪水引发了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对收集到的宁蒙河段具有代表性的实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标准化最小距离判别法以及传统的相关系数法对各家水流
分子自动机是DNA计算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近年来其吸引了相当多科研人员的目光,特别是2003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利用DNA酶E6成功地研制了能与人进行井字棋游戏互弈的
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分类学上的同种异名有S.emodi(Wall)Ying,Podophyflum hexandrum Royle,P.emodi Wall;又名西藏鬼臼)是小檗科桃儿七属多年生草本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