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垦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样点布设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1945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露天煤矿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的生态脆弱区,矿区生态恢复治理难度十分大。复垦土壤养分直接影响着土地复垦的效果,同时对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又能够指导采样工作,提高采样工作的针对性与效率。本研究以平朔露天煤矿内排土场为研究区域,以2013年、2017年0~20cm复垦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全氮(STN)、土壤速效钾(SAK)、土壤有效磷(SAP)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复垦初期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对复垦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产生影响的因素,探索了两种复垦土壤样点布设方法的适用性。得到如下结论:(1)与2013年采样结果对比,4年来,SOM、STN、SAK、SAP平均含量分别增加36.15%、42.86%、42.89%、48.99%。2013年土壤养分变异系数SAK>SAP>SOM>STN,范围介于10.43%~53.43%;2017年土壤养分变异系数SOM>SAP>SAK>STN,范围介于14.28%~40.75%,均属中等变异强度。(2)除SOM外,其余土壤养分的空间相关性随时间增加而增强;SOM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STN、SAP空间相关性由中等变为强烈,SAK的空间相关性由弱变为中等,说明结构性因素在这4年中对土壤养分空间相关性的影响较大。(3)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与含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排土场刚刚平整完后,SOM含量分布规律性不强,STN和SAP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分界,SAK的格局呈破碎化分布。复垦前后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明显,含量变化分布情况与2017年含量分布情况基本一致。(4)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同,Ⅲ(沙棘×拂子茅)模式对复垦初期SOM含量的提高影响较大,Ⅱ(紫花苜蓿)模式有利于复垦初期STN、SAK的积累,Ⅰ(荞麦)和Ⅱ(紫花苜蓿)模式对复垦初期的SAP积累效果明显。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也不全然相同。(5)相较于传统抽样方法与空间分层抽样方法,采用空间随机抽样方法能够很好的刻画研究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并得到土壤有效磷的最佳样本量区间为43-49;采用条件拉丁超立方采样方法时,该研究区的最佳样本量区间为50-55,此样本量能够很好的刻画影响研究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分布的环境协变量。通过定性比较空间随机抽样和条件拉丁超立方采样,在没有先验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拉丁超立方采样。
其他文献
1 事故现象某110kV变电站10kV系统为单母线接线,中性点不接地(见图1),两台主变运行,主变高压侧并列运行,主变低压侧10kV Ⅰ、Ⅱ段母线分列运行,10kV母线采用分段备自投方式(暗备用)。
1 存在问题2005年5月,我公司试验人员对一农用35kV变电站内的35kV电压互感器(TV)二次侧进行例行检测。该TV由3只单相TV组合而成,型号都为JDJJ2—35,一次侧电压35/J3kV,二次侧电压100
设计搭建了液压支架电液控制实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对立柱的压力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PID立柱压力控制方法.使用正切赌轮法与自适应交叉变异概
期刊
一、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时间与预后分析目的回顾性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2015年间收治的初诊为局限期的,首发远转部位为脑的SCLC患者131例,依据中位无脑转移生存时间(BMFS)将病例分为早转移组及晚转移组,其中BMFS≤10月为早转移组(61例),BMFS>10月为晚转移组(70例)。总生存期定义为SCLC经病理学确诊之日起至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过不断努力,成长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给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注入极为强大的活力。
链霉菌是一类主要生活在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医疗、保健及生物防治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链霉菌的模式菌株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
目前,可重构处理器由于兼具通用处理器的灵活性和专用集成电路的高效性,被广泛使用和研究,可重构自动映射技术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成为可重构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面
做销售员,他一个顶几个;做企业,他获得10项国家级殊荣;担社会责任,他当选吴江唯一江苏省“慈善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