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后教育政策目标与执行偏差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mo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得到相对妥善的处理之后,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这些孩子们又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回到陌生的家乡继续求学,还是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抑或是出高价借读费就读当地普通高中?面对这些仅有的选择,农民工随迁子女只能无奈的“被选择”,或回到老家继续读书,或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正是这样一种无奈的选择,使我国的教育公平受到很大的挑战。目前有些省市开始针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升学问题采取了一些举措。这些举措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政策效果,能否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后教育提供真正的制度保障,维护教育公平?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论文从目前中央政府及浙江省、杭州市的各项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相关的义务后教育政策入手,对政策目标进行解读,了解目前杭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后教育政策的现状,通过访谈及案例研究的方法捕捉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现象,从经济、政策及制度这三方面对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此为杭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后教育政策的完善和有效执行提供政策建议。   论文主要分六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主要是问题的提出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论文中提及的核心概念的阐释。第二部分通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后教育政策文本的解读归纳出义务后教育政策的终极目标、基本目标以及具体目标,为论文的后续分析提供明确的方向。第三部分则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说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后教育政策执行的偏差,并以在杭某中职学校为例进行了政策执行偏差状况的案例分析,为论文论点的进一步阐述提供依据。第四部分从经济、政策、制度以及政策执行者这四个角度找出了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各个因素。第五部分则是在第四部分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几部分的研究,论文将杭州市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后教育政策目标与执行偏差的现状呈现了出来,归纳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并为杭州市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后教育政策执行问题提供了更加可行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如今,艾滋病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层面的难题,而解决这一难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本研究的核心思想在于借助于协同治理理论对艾滋病防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加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