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型医疗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研究——以低治愈率疾病患者救济为中心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b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罹患低治愈率疾病,医生却没有患者实施符合一定医疗水准的治疗行为,而使患者最终的损害(可能为死亡)变成现实或者比先前更有可能成为现实,这样的案件起诉至法院,多数法院都会以医生的不作为与患者的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为由否定医生的赔偿责任,因为低治愈率疾病的自身发展的结果也能够导致最终的损害,患者无法证明是医生的不作为导致了损害发生。也许这种现象的逻辑结果就是只要疾病治愈率很小,无论该医生作为或不作为,医生都不必承担任何责任,这是极度不合理的。 文章中分析了传统因果关系下该类案件的事实因果关系的证明困难。传统因果关系以“but for”作为判断公式,盖然性为证明要求,采用“全有或全无”原则来处理侵权案件,但在低治愈率患者案件中,由于存活率达不到盖然性的要求,且患者的生存机会只是一种可能,与传统因果关系要求的确定性相左,因而因果关系常常被否定。在探索出路的过程中,出现了“事实因果关系不要说”,在不作为型侵权责任认定时,用过错判断代替因果关系判断,也即否定事实因果关系作为归责要件之一。该学说混淆了过错与因果关系两要件的独立性。美国出现的单纯机会丧失学说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日本期待权侵害理论,从改变因果关系之“果”出发,比较合理的解决了患者的救济问题。
其他文献
听证制度作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是相对人参与行政程序的重要形式。通过向行政机关陈述意见,并将之体现在行政决定中,相对人能动地参与了行政程序,进而参与了影响自己权利
民事裁判中的利益衡量是指法官在民事案件的裁判过程中,面对具体的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定时,根据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之后,仍不能准确的适用法律或者是实现个